中国环境报|南平:奋楫绿水 寻路青山

2022-09-23 11:47:5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今天,《中国环境报》刊登《南平——奋楫绿水 寻路青山》,以下为内容全文。

福建省南平市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再到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市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颜值的环境、高质量的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活不断惠及民生。

武夷山国家公园春色(翁培义 摄)

生态环境优先绿意浓

南平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1.14%提升至2021年的78.89%;空气质量连续7年居福建省第一,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8万个;3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全优……各项不断刷新的生态指标,印证着南平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南平市最突出的生态产品。日前,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再次有了新发现,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和鲁东大学,共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了大型真菌新种——诸犍老伞。

“这已是自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实施以来,发现的第12个新物种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南平市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外围,划定出1公里左右的保护协调区和2公里—4公里的融合发展区,构建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发展带,通过圈层管控,实施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的保护。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地。《先行方案》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系统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使武夷山周边的生态人文资源,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南平市有关领导说。

今年以来,南平市全面启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五大行动”,构筑南平市“生态核心”。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如今,南平市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绿色发展共识广泛建立。在南平市10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生态县(市)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5个;武夷山市被命名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光泽县成为全国唯一“无废城市”试点县级城市。全社会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教育和宣传引导;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创新实施复绿补种、增殖放流、认购碳汇等惩罚措施;培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新风尚,凝聚起了绿色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和内生动力。

白鹭起舞。(翁培义 摄)

“两山”理论转化思路新

创新是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南平市致力于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创新等入手,将生态产品的生态经济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2018年起,以顺昌县为试点,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打造“森林生态银行”,采用“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探索“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机制,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2020年,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做法入选自然资源部编写的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的“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1年11月,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及“碳汇+”绿色创新项目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2021年,建阳区小湖镇祝中村、书坊乡饶坝村与建阳林业集团签订集约造林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揭开建阳区“森林生态银行”运行的序幕。通过合作,林农将林木资源变资金,林地实现集约规模化经营。

南平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52.6万亩,占全省的23.5%;森林蓄积量1.93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25.6%。建阳区的做法是南平市统筹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完善推广“森林生态银行”的一个缩影。

在全面总结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做法的基础上,南平市将“森林生态银行”扩大至全市10个县(市、区)和1个省属国有林场,共涉及74个乡镇202个村2.44万户,合作面积累计6.6万亩。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基础设施、融资项目等方面,今年以来,南平市谋划项目51项,总投资234.8亿元,为绿色发展持续增添动能。

近年来,南平市通过整合流转、评估、担保、收储、贷款等服务职能,搭建了集森林资源管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平台,促进林业分散资源规模化、长期收益短期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林业治理体系,打通了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为实现“两山”转化提供了“南平样板”。

顺昌生态巡查拍照取证。(吴仁明 摄)

各项产业发展后劲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围绕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南平市致力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

走进建阳区龙竹科技的生产车间,各类自动化生产设备令人目不暇接,机械臂上下翻飞,将竹制品有条不紊地从数控机床间放入、取出,自动完成塑型、抛光等工序。目前,这家公司已拥有专利超200项,近年推出的“缠绕式竹吸管”产品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以竹代塑’渐成趋势,竹加工的产能升级得到了南平市的大力支持。”龙竹科技董事长助理朱华介绍道。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这家公司新签约了一个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无人智慧工厂项目,将实现竹吸管投料、加工、检验、包装入库的全自动高效控制,以满足未来数十亿的竹吸管市场需求。

近年来,围绕“3+4+5”重点产业集群,以“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为代表的重点生态优势产业正茁壮成长,绿色发展捷报频传:

目前,圣农集团建成配套完整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武夷岩茶”品牌价值居全国茶叶类第二位,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武夷山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十三五”时期年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峰值分别达5829.9万人(次)和985.6亿元;规划年产各类水制品1000万吨的“武夷新区水产业专业园”,自武夷山麓向武夷新区绵延50余公里的引水工程已建设完成……

2021年,南平全市“3+4+5”重点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674.2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居全省首位。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5.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比2015年增长3倍多,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进行列地区的设区市,并获批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南平市将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南平市主要领导说。(赖昊拓 王骥)

高级版绿盈乡村——南平市松溪县梅口村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