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邵武:做好“三变”文章 打造“富美新城”

2022-10-11 14:50:00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刘建飞 刘贤铿 万琪 石献凯 丁建军

“围绕‘打造主导产业,实现叠加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加快蜕变;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持续推动工业高质量转变;围绕‘舞好龙头,激活全域’,推动文旅产业从量变到质变。”关于十年来如何迈向“富美新城”,邵武市市长郭绯红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邵武城区全景

十年来,邵武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亿元,GDP总量从126.85亿元跃升至257.04亿元,成为南平市首个突破20亿元税收的县域经济体。邵武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全国县域投资潜力400强,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之一。这些成绩,来自一二三产的集群化发展。

乡村“蜕变”:

组团发展促振兴 

金秋时节,水北镇龙斗村,金灿灿的稻田中镶嵌“喜迎二十大”“两岩融合创未来”“邵武是个好地方”等字样;可以通行车辆的机耕道、环绕农田的栈道交错相连;游客接待中心、休闲的凉亭……一幅田园综合体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瑶理美丽田园综合体为闽台合作项目,位于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其依托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月光米生产基地,并通过探索“农业+文旅”的新田园主义建设模式,打造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乡村娱乐、农业展览为主题的打卡点,促进产业融合。(陈可 刘建飞 摄)

“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将126.61亩废弃的苗木荒地改造成了良田,同时引进台湾卢月香团队种植双季稻和油菜,实现‘小瘠丘’变成了‘大沃田’。”水北镇党委书记游立寿说,“我们探索‘农业+文旅’的新田园建设模式,不断扩展项目外延,通过改造实现‘荒山变良田、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打造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农业展览为主题的美丽田园综合体,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邵武主要通过“三个打造”促乡村振兴。一是打造产业“片区化”。立足资源优势,投资46.36亿元,打造邵东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邵南农旅休闲产业、邵中农旅康养产业等3大片区项目71个。二是打造特色“示范化”。通过12个重点镇区域差异化布局,带动形成周边22个村庄的串点连线成片示范,打造集农文融合、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样板。目前,已打造市级示范带6条,涉及项目73个。三是打造生态“样板化”。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目前,和平镇和平村已成功打造为集农业采摘、种植、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样板基地。

▲沿山镇广袤农田美如画

“各地在乡村发展上走差异化融合之路,坚持‘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特色’,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区位相邻、定位相近原则,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邵中‘农旅康养产业’组团、邵东‘现代特色农业’组团、邵南‘文旅休闲农业’组团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示范带建设,辐射沿线46个行政村。”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小林说,“我们鼓励各村立足当地资源,找准主导产业,持续培育打造,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效应。”

▲肖家坊镇的光伏烟稻综合体项目

邵武的乡村振兴工作也独具特色,正在逐级显露出它的“样板价值”:坚持“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特色”,19个乡镇、街道围绕烟、兔、鱼、果、药、菌等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如沿山、下沙等乡镇把竹荪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全市竹荪种植面积达1.5万亩,通过设施栽培等技术应用,建立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体系,竹荪产量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竹荪种植大县古田县销售的竹荪有50%来源于邵武。此外,晒口街道高峰村打造研学教育产业基地、金坑乡金坑村打造“金坑好米”生产加工等5个特色产业项目。这些生动的案例,描绘了邵武打造乡村主导产业,形成多方共赢叠加效应,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华丽“蜕变”的动人图景。

工业“蝶变”:

转型升级步子稳 

邵武金塘工业园内,海德福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正在加紧施工,预计明年三季度启动试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正式投产后,可年产一万吨高性能新材料,每年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

福建海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峰表示,海德福项目建设这么快,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金塘工业园区一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邵武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不断推进项目大攻坚,完善以商招商激励机制,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推进产业集群化,用实干与奋斗书写出邵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邵武定下了“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主基调,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新材料和林产工业为代表的“242”产业集群。

“242”,是对邵武产业体系的数字概述。经过历届邵武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邵武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林产加工、新型轻纺、食品加工、机械制造4个传统优势产业,数字经济、文旅康养2个未来产业。

新材料产业是邵武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全市拥有规上企业147家,其中,新材料产业企业就有55家。为做强做优新材料产业,邵武坚持以金塘工业园区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园区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被列为省级绿色园区、第一批园区标准化建设示范试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省“十四五”规划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平台,2021年通过国家安全风险C级评估。

在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中,为实现技术往高端、产品往终端发展的目的,邵武积极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延伸,新材料产业渐成集聚态势。三爱富、新宙邦、永和、永太、中化蓝天等全球新材料领域前20强企业先后入驻,并陆续建成投产,产业链由一枝独秀发展为百花齐放,“虹吸效应”初显。

林产工业是邵武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邵武通过实施培优扶强、延链强链、招大引强等行动,打造“1+N”园区,构建“全链式”公共服务和知竹网平台,创新链长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推动林产工业向链条化、精细化、体系化发展。

为实现“全链变现”,邵武从竹拉丝、竹条、竹烤串等传统竹材初加工,逐步向工艺竹筷、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竹材精深加工转变,向竹刨花板、竹纤维板、竹炭等竹下脚料综合利用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竹产业链,做到“全竹消化”、“吃干榨尽”,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善和综合利用最高的竹产业加工基地。

同时,邵武以“森林生态银行”改革试点为抓手,构建产销一体闭环管理体系,做到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推动林业资源要素集中集聚,促进一产接二连三。

文旅“质变”:

激活全域舞龙头 

邵武拥有和平古镇、云灵山、天成奇峡等5个国家4A级景区。该市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8%,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文脉底蕴深厚,邵武有1700多年建县史,孕育出太极宗师张三丰、宋代名相李纲等历史名人;红色底蕴深厚,现有中央苏区纪念馆、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等遗址29处。

位于邵武市的和平古镇有1400多年历史,拥有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筑,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近年来,和平古镇得到活化保护与利用,焕发时代新光彩( 邵武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三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金坑文昌宫(邵武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邵武立足资源优势,舞好“龙头”,激活“全域”,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深度挖掘李纲、黄峭、严羽等历史人文,做活和平古镇、金坑红色研学基地等,打好“文旅融合”牌,打造文旅康养300亿产业集群。

对邵武而言,和平古镇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古镇建置始于唐朝,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历史上出过137名进士,素有“中国进士之乡”之称,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邵武坚持保护优先,邀请同济大学教授编制古镇保护开发系列规划,对有价值、连片的明清古建筑进行收储保护和产权置换,现已完成百余处古建筑收储修缮,并组建专业修缮队伍进行预防性和抢救性保护,现存的东门谯楼、北门谯楼及部分城墙,长600余米的“福建第一街”以及和平书院、黄氏大夫第等典型明清古建筑,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为提升运营水平,邵武坚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引进了福建旅游投资集团,全面负责和平古镇景区的运营管理。

2018年11月4日,这是和平古镇里的大夫第。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持续舞好和平古镇这个龙头的同时,邵武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快实施旅游补短板工程,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文旅、农旅、茶旅、体旅、康旅、食旅、红旅融合项目;精心组织筹备“畅游邵武”系列活动,策划推出亲子游、观光游、研学游等一批文旅线路和优惠措施,打响“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品牌。

此外,邵武市持续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推出养生度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四大产品体系,推动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景区、云灵山体育小镇等景区景点品质提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黄峭文化、严羽文化、闽越文化、张三丰文化,积极打造和平文创园、金坑红色研学基地等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生态区域。积极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青缘·樱为遇见你”大型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沿山镇春社民俗文化节、城郊镇端午文化节等活动。

和平古镇的汉服秀表演吸引了游客

近年来,邵武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邵武市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实施,解决旅游住宿短板问题,推进三产政策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出台《邵武市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十四五”期间,市财政将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龙头带动效应”正在显现出来。

据统计,2021年,邵武市共接待游客648.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99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邵武市国民经济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邵武接待游客35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62亿元。(刘建飞 刘贤铿 万琪 石献凯 丁建军 文/摄)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