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政和:茶香竹韵城 政通人和地

2022-10-13 17:12:38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阮倩敏 曾大龙


政和县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 (李世翔 摄)

风光秀美的佛子山 (徐庭盛 摄)

祥福竹工艺博物馆 (叶维荣 摄)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和县牢记嘱托,以廖俊波同志为标杆,奋勇争先,全力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2012年,政和县财政总收入2.8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5元。十年来,政和县GDP总量增长超过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茶、竹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50亿元。

政和曾是全省GDP排名倒数的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一度被戏称为福建“省尾”。如今,政和甩掉了省级重点扶贫县的帽子,创建5个国家3A级景区,5年蝉联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3次获评全国电商百佳县,3次摘取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县级财政绩效管理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前70名。

立足资源禀赋 做精茶竹产业

十年来,政和县立足丰富的茶、竹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做精茶、竹两大优势产业,加速“茶竹旅”业态融合,全力打造中国白茶集散中心和中国竹具制造中心、设计中心、集散中心。

政和县茶产业发展势头高歌猛进。聚焦打造中国白茶集散中心,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引进中国白茶城,举办中国白茶大会、政和白茶斗茶赛、白茶品鉴会以及开茶节、寻茶旅游等茶事活动。政和白茶品牌影响力指数排名全国茶叶产业第四位,“政和白茶”“政和工夫”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政和白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称号。十年间,全县茶企从原来的315家增加到901家,茶叶产值增长超过3倍。依托中国白茶城,集茶叶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产品研发、金融服务、茶旅体验为一体的茶产业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

茶业的发展,助推竹产业兴起。政和县注重高位嫁接,在竹产品研发方面坚持技术创新,实施全竹产业链开发战略,与国际竹藤中心共建成立“竹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与北京林业机械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研发竹加工智能化生产设备;举办五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做足做大全竹利用、全链开发。政和县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竹具产品加工基地,全国70%的竹茶具在政和生产。目前全县拥有竹具工艺加工企业220余家,各项专利601项,竹产品七大系列360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远销东南亚、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

十年来,政和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优化提升“并审联批”“两个不见面”办事审批流程再造机制;持续开展“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百名行长服务百家企业”“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等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提高“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坚持改革红利与创新动力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十年间,政和经济开发区秉承“企业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亲商理念,通过流程再造,压缩办理时限,对重大重点项目实行容缺预审、双线并行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新模式,逐渐形成了以机电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竹制品深加工为辅的“1+2”产业布局,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97个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第40位,2021年获得“福建省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产业配套逐步完善。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各大路网的安防监控、鸭母垄道路工程、公共租赁房、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天然气供应系统、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电工电器产业园、闽北绿色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逐步推进。与此同时,规划建设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政和新城,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理念,建设政和县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中国(政和)白茶城二期项目、正和外国语学校、工人文化宫、中国白茶博物馆等产城融合配套项目,拉开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城市副中心框架,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汲取榜样力量 加快建设步伐

近年来,政和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围绕打造“因茶御赐得名地、朱子文化孕育地、廖俊波事迹传习地、生态文明先行地、全域旅游目的地、绿色产业崛起地”六张城市名片,奋力谱写新时代新政和建设新篇章。

政和县坚持在传承弘扬廖俊波先进事迹中走前头、作表率,持续开展“三比三提升”活动,深化“144”长效机制,表彰三批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开展“新政和人”评选、“学俊波、敢担当、谋发展”政和谈等活动,建成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和廖俊波先进事迹馆、16个廖俊波先进事迹现场教学点,先后接待学习团队6000多批次40多万人次,持续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中勇担当、善作为,深化与省旅发集团等省属国企的对接合作,政和县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项目竣工启用,整合串联全县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教育”的产业模式,建设一座“没有围墙的党校”。在常态长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力构建“2+3+4”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三产融合、文旅康养、高山生态农业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走出一条具有政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每年都要给群众一个惊喜。”这是廖俊波当年对政和百姓许下的承诺。政和县以廖俊波先进事迹为标杆,着重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来,政和县坚持统筹兼顾促融合,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衢宁铁路通车结束政和不通火车的历史,南三路、进站大道建成通车,高速连接线综合改造、环城路稻香至林屯段和林屯至官湖段顺利竣工,初步形成“小县大城关”格局。

去年以来,政和县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深入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程,分领域梳理谋划实施76个项目,总投资59.83亿元,已全面开工。城市主要路段“白改黑”,夜景工程亮化提升,解放街、胜利街、西大街等路段立面改造工程,俊波大道、高速连接线等路段绿化花化彩化,“三山”公园生态景观步道建设、七星溪滨水森林休闲步道一期项目全面完工。2022年,政和县因地制宜启动旧城改造片区开发,确定县城的14个“老、破、旧”项目征迁点,包括地质灾害点、危房、企业旧厂房等,消除一批安全隐患,给城市“透气”,建设农贸市场、口袋公园、停车场等群众期盼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变脏乱差状况,改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政和县已完成拆迁面积14万平方米。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政和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共同保护变为共同富裕。(阮倩敏 曾大龙)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