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南平市顺昌县:扬优势补短板 绿色发展谱新篇

2022-10-16 07:42:04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池亮亮 陈玉红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顺昌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大圣祖地、零碳顺昌”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实体经济,办好民生实事,深化生态文明,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努力建设和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顺昌,交出一份“非凡答卷”。

▲顺昌新城航拍图。(池亮亮 摄)


PART1

聚力实体经济,夯实产业支撑

十年奋进,顺昌县紧跟经济发展改革步伐,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稳投资、优环境,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经济支撑持续增强。

金山新材料产业园通过全省第二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认定;浙商出口家具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初具规模;郑坊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氟新材料、新型建材、竹木生态加工、光电机械、食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围绕现有产业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全力推动炼石水泥、欧浦登、和兴实业、升升木业等骨干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通过引进落地一批、增资技改一批、新增规上一批、重组盘活一批,推动炼石水泥、榕昌化工、升升木业、神农菇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9.1亿元,比2012年增长0.92倍;累计引进落地产业项目19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比2012年增加34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4亿元,比2012年增加8.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6%。出台了《顺昌县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三条措施》《顺昌县对标一流创新服务“优环境”行动方案》,开展了“互联互派互学”、“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一把手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等活动,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获评2018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获得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奖励7次。

▲顺昌浙商(中国)出口家具产业园由顺昌县人民政府、福建省浙江商会、福州市家具制造企业商会共同投资兴建,总规划面积3430亩,预计总投资40亿元,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池亮亮 摄)

PART

聚力短板弱项,改善民生福祉

十年前行,顺昌县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功能日臻完善。

城市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感增强。十年来,顺昌县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要让城市空间更加舒适、城市品质更加舒美、城市环境更加舒心的理念,以规划绘城、品质建城、文化塑城、匠心治城、融合兴城,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公共配套。完成余坊、龙湖湾、老城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累计实施城市建设攻坚项目84项,完成投资63.08亿元,完成城区道路白改黑,建设水南、东门复桥,城市“动脉”更加通畅;完成竹乡广场、龙山公园、观静山公园改造提升,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等一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建成环湖慢道12公里,新建城区公共停车场4处,新增停车泊位2500个;完成国道528、316线顺昌城区段改线,结束了城区45年来国道穿城而过的历史;深入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5858套。十年来,富州新城拔地而起,龙湖湾片区启动开发建设,城北片区征迁如火如荼,旧城绿化美化成效明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由2012年末的48.5%提高到51.3%,群众生活越来越舒心。

顺应民之所需,落实学有所教。十年来,顺昌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实施“强基壮腰培尖”工程,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投入资金约7.28亿元,先后完成顺昌一中富州校区、实小教育集团双溪校区、实验幼儿园城西园区和西岗园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累计增加各类学位11070个。“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验收,教育督导工作获评“全国创新县”。

破解交通瓶颈,畅通城乡“血管”。十年来,顺昌县累计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7项,完成投资50亿元,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465.3公里,较2012年增加157公里。高速公路外畅内联,延顺高速、顺邵高速相继通车,武沙高速动工在即;普通公路提质扩面,新改建国省干线35.9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50公里,全面完成“镇镇有干线”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内国省道二级公路比例100%;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在全市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形成城乡40分钟交通经济圈,获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同时,积极争取昌福高铁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中长期规划。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顺昌社会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顺昌西门互通立交。(池亮亮 摄)

PART

聚力生态建设,创新绿色发展

森林是顺昌最大的资源禀赋,绿色是顺昌最靓丽的底色。十年来,顺昌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绿色改革创新,着力畅通“两山”转化通道,绿色“名片”更加亮眼,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最具影响力宜居生态县、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十年踏绿而行,顺昌县持续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0.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37%,比2012年提高了2.37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854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47.7%。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创新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建设,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截至目前,“森林生态银行”已累计导入林业资金达9.13亿元,合作经营林地林木面积9.03万亩;投入资金6.05亿元,惠及涉林企林农5743户,林农户均增收约1100元/年,试点村财增收约10.5万元/年,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森林生态银行”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在全国推广,获得2021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创新开发林业碳汇、竹林碳汇、“一元碳汇”、欧盟标准(VCS)碳汇,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双化”融合。先后成功交易了全省首单森林经营碳汇和全国首单竹林碳汇,交易的碳减排量共计22.45万吨,金额412.6万元,被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纳入全省《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案例选编》35个典型案例之一。“一元碳汇”小程序上线至今已有3055人次认购6029.24吨碳汇量,认购额60.29万元,惠及林农769户。创新碳汇“+生态司法”“+大型会议”“+旅游”“+金融”等模式,探索“碳汇贷”“碳汇致富贷”等绿色金融模式,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以“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的模式,有效整合土地、林地等资产要素,吸引乡贤企业家回乡发展产业,建设15个高标准大棚,打造农村党员带创致富示范基地,新增“家门口”就业岗位30余个,年产值65万元。(池亮亮 摄)

PART

聚力文旅融合,激发发展活力

十年锲而不舍,顺昌县依托“八闽善地、文献之邦”的厚重历史,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生态等资源禀赋,不断激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活力。2021年,全县仅国内旅游人数约419.1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0.75亿元。

“旅游+文化”带动乡村振兴。修缮洋口苏维埃政府等红色旧址,新建红色洋口记忆馆文史展厅及情景展厅、油纸伞文化馆、梦立方声光电等景点,洋口红色旅游小镇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坑古镇,推出红色文化、理学文化等研学游精品线路,打造古镇沉浸式旅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下沙黄坑美丽畲乡风情村等多个特色乡村旅游的品牌,在改善农村风貌同时,逐步实现特色旅游品牌串珠成链,链接全域。

“旅游+产业”助力文旅发展。依托“大圣祖地”的文化积淀,先后举办七次海峡两岸大圣信俗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华侨大学等高校开展大圣信俗文化调研合作,推动大圣信俗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大圣信俗文化的影响力。设计推广大圣文化IP,推进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培育大圣酒、大圣茶、大圣预制菜等“大圣+”产业,宝山大圣酒、宝山大圣茶以及山尊大圣即食海鲜菇、非遗灌蛋真空包装版等预制菜品已全面推向市场,大圣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旅游+项目”激活旅游市场。引进行者大圣、龙潭大圣等文化旅游公司,推动研学经济发展,开发富金湖水上旅游项目,引进水上运动项目和赛事;以“养生祈福”和“春生夏长万物并秀”为主题,推出“云游”福见零碳顺昌4条寻福纳福一日游路线和大圣信俗文化探秘之旅;推进合掌驿、林海建西康养基地、云上大富“零碳村落”,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载体和硬件支撑。(池亮亮 陈玉红)

▲顺昌县双溪街道下沙村依托国家4A级景区华阳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优势和浓厚的畲族文化氛围,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和休闲观光产业,获评省级试点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池亮亮 摄)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