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基层共学二十大|“延平贡茶”风劲扬帆启新航

2022-11-14 10:42:19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卢国华 吴晓真

南平,茶的故乡。一提到茶,武夷岩茶、政和白茶、松溪绿茶、建阳小白茶、建瓯水仙……茶名脱口而出,但说到“延平贡茶”,则要问何为“延平贡茶”?

8日清晨,记者跟着延平区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技特派员杨家建来到茫荡山,了解“延平贡茶”的“前世今生”。

虽已入冬,但茫荡山茂地村的茶园里依旧绿意未尽、晨雾缥缈,多了一份静谧的美。

“去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南平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这一年多来,我们切身感受到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茶园主人、南平市华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寿华说,“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坚定了我们把小茶叶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曾是延平区养猪大户的叶寿华响应政府号召,转产到茫荡山投资生态茶园。他说:“茫荡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种茶也有着比较久的历史。当时选择种茶,就是觉得茶产业大有前途。”

延平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宋元丰年间,延平茶叶已是进贡朝廷的佳茗,称为延平贡茶。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南剑州(南平)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宋代礼部尚书黄裳在《茶苑》一诗中写道:“莫道南芽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诗中南芽就是指延平贡茶,将其与北苑茶相提并论,说明当时延平茶已声名远扬。

“上世纪90年代,延平区茶产业发展不错,茶山面积约3.7万亩,后因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茶山面积一度衰减到几千亩。”杨家建介绍说,延平茶园大部分在海拔650至1000米,分布在茫荡、南山、太平、洋后等乡镇。

这几年,在杨家建等科技特派员的帮助指导下,叶寿华主动到武夷山、建瓯等地学习,茶园面积稳步增长,制茶技艺逐步提高。华茂茶业也成为延平区首个获得SC认证的茶企,带动几十户村民种植茶叶。

2021年,叶寿华选送的“肉桂”和“水仙”茶样分别获评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第十届两岸春季茶王擂台赛金奖和铜奖;今年9月,在首届“延平贡茶”文化品鉴会上,他选送的茶样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

“目前,我们正在挖掘‘延平贡茶’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叶寿华表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努力打响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目前,全区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到2025年,全区的茶园面积将达1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杨家建接过话茬,延平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抓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加强现有茶园生态化改造和绿色化管理,改造和提升标准厂房,围绕“全域绿色食品”目标,鼓励企业开展茶相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同时,积极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提升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水平。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延平贡茶’将乘着二十大的东风,扬帆在新时代的航线上,实现量与质的飞跃,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支柱产业。”谈起“延平贡茶”今后的发展,杨家建满怀憧憬。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