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管理创新的区域亮点:“南平答卷”助推大资管高质量发展

2023-05-11 09:51:57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

青绿山水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福建南平的绿色家底。作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福建南平充分发挥试验区改革先行先试优势,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夯实绿色金融配套保障,放大绿色投融资市场规模,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之路”。

5月23日,第四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在南平武夷山隆重召开。本届峰会由经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南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国家部委领导,经济金融领域专家,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理财等机构代表,以及知名企业代表等百位嘉宾将共襄盛举。

以“发展高质量绿色资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本届峰会将以多种形式传播资管行业的权威声音。而能够成功举办三届峰会的南平,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不断探寻绿色资管的发展之路,紧密对接实体经济中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领航 打造绿色金改样板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绿色金融起着重要作用。南平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下足了功夫,并且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优秀的“成绩单”。2021年,南平率先出台《南平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办法》,并在全省推广。“科特贷”“绿色打分卡”分获2020、2021年度全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绿色打分卡”“森林生态银行”“绿色资金池”“三茶贷”等6项创新金融产品列入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

在创新绿色保险服务方面,南平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绿色农业险等10余款绿色保险定制产品,持续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签约全国首单“碳汇贷银行贷款型森林火灾保险”、全国首单“碳汇保商业性林业碳汇价格保险”,开启“林业碳汇质押+远期碳汇融资+林业碳汇保险”的新模式;落地全省首单“生猪价格期货保险”和“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产品。

服务实体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的第一原则是服务实体经济,而绿色资管行业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不动摇。近年来,南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由各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引导银行业机构创新“林业绿金、工业绿金、农业绿金、科技绿金”等系列产品。截至2022年末,以服务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绿色转型贷”系列产品共发放贷款5.88亿元;以服务林业产业集群为目标的“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等系列产品共发放贷款5.73亿元;以服务“三农”及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农兴宝”等系列产品共发放贷款13.07亿元;以服务科技特派员及其领办、合办企业的“科特贷”系列产品共发放贷款4.6亿元。

此外,南平始终着力于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尤其是绿色融资担保、绿色基金、绿色股权融资等绿色金融手段不断扩围,支持着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持续提升。不仅如此,南平在推进绿色直接融资层面也颇有成效,龙竹科技、远翔新材料等绿色企业实现上市,永晶科技进入福建证监局辅导备案,元力活性炭发行9亿规模可转换公司债,绿康生化非公开发行新股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数字融合 推进绿色资管生态体系建设

数字化时代下,绿色资管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资金投向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项目,实现资产从传统行业向绿色高端领域的转移。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南平加快推动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依托省“金服云”平台,建设南平绿色金融线上服务专区;至2022年末,该专区注册企业突破8800家,上线金融产品29项,授信企业4292家,授信金额109.63亿元。

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是绿色资管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资金可视化管理、缩短资金流通时间,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也能够提高绿色产业项目的投资和收益效率。2022年,南平推进建设“南平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平台”,立足于打造地方绿色融资服务高地。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完成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与省级节点平台的互联互通,导入全市50万户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信息。另外,南平逐步建设“线上资源平台+线下服务厅”,搭建资源统筹、信息共享、供需匹配、成果转化的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AI直观展示企业画像、信用评分,智能生成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实现“企银担”线上精准匹配、即时放款、贴身服务。

未来,南平将继续走前头、作示范,争创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再出发,扎实推进绿色资产管理的理念转化为现实,并为实体经济走向绿色化、低碳化和生态化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