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壮锦有了“新时尚”

2023-09-08 17:09:18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2021年4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宁市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和着竹笼织机的“吱呀吱呀”声,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自治区级壮锦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向习近平总书记演示了壮锦的织造过程,并一一回答了总书记的提问。

“没想到总书记肯这样花时间跟我们手工艺人交流,太感动了!”谭湘光回忆起一年前的这一幕,仍然兴奋不已。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谭湘光很早就意识到,壮锦一定要贴合市场才能获得新生。她将织机的竹笼改成直径约60厘米,增加织锦的纬线,打破花纹的限制;从苏杭地区引进先进设备,让壮锦走上机床生产线;使用化纤等国际认可的正规材料提升色牢度;设计、制作各类产品——精致小巧的口红盒、灵动优雅的耳坠、样式时尚的手提包、可爱的动物摆件……

“真没想到壮锦这么漂亮!”谭湘光时常能听到顾客这样的赞叹。然而壮锦的传承不只在于技艺,还在于讲好民族故事,凝聚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过去,对于壮锦的机械化生产,作为传统手艺人的谭湘光虽然有过不少尝试,但更多的是犹豫。“总书记的叮嘱让我坚定了信心,只有机械化生产才能让壮锦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壮锦文化产业才有机会可持续发展。”谭湘光说。

如今,谭湘光带着设计团队开发的壮锦工艺产品越来越多,这些家居装饰品、旅游工艺品、时尚服饰等畅销国内外,都得益于壮锦的机械化生产。民族风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珍视民族文化,壮锦成为广西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古老的壮锦有了“新时尚”。拥有千年历史的壮锦,正在壮乡广西焕发新的光彩。(覃心、严立政、谭江波、郭振乾)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