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古书院⑳|走进光泽崇仁书院——文脉相承学悠远

2024-12-01 13:2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王建成 文/摄

前 言

中国古代书院不仅是教育学子、传承文化的场所,也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交流的中心。宋代浙江、江西、福建书院数量居前三位,福建又以南平居多,是创建书院数量最多、集中程度最高、办学质量最好、社会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称“中国古代大学城”。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探寻书院文化脉络,修复书院文化遗存,深挖书院文化价值,开辟“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朱子文化研学之旅”,推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交流走深走常,南平市书院文化品牌越打越响。2023年6月,考亭书院被列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平市实践基地首批实践点。


这里是4000年商周文化遗址,最早的闽越人生活在这里。

这里是建县前的洋宁镇,光泽最早的文明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元代创立的书院,一直让这古老的地方毓秀流芳。

崇仁,在光泽历史上是个不可忽略的地方。这里地处城郊,是县城与北路的连接口,水路陆路都要经过这里。建县前邵武县在北地的这里设置洋宁镇,作为境内的管辖机构。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建县时原为县衙所在地,因“称土定县城”而错失机遇。宋元时当地理学过化,文风日盛,明清形成的商贸古街,成为光泽北路最大交易集市的“崇仁市”。1995年国家文物局在崇仁马岭商周遗址的古墓葬进行发掘,出土的文物200多件,国家文物专家评定:“这里是闽北文化的古摇篮,福建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祖国东南一条重要的文化走廊。”

而这里的崇仁书院,创办为后朱子时代的元朝,历史悠远,名闻遐迩。清版《光泽县志》记载:“崇仁书院,在治北崇仁市。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邑士龚永、刘廉以同订尚书解进,得旨特建。今圮。”元朝这所崇仁书院,是继当地西山、云岩书院之后的又一所书院。当地理学儒士龚永、刘廉理学深厚,学识渊博,编订《周易尚书解》一书进呈朝廷,得到皇帝的认可,鉴于二人学识丰厚,当地文脉深厚,人才荟萃,而下旨特地兴建的。当时崇仁书院,原址据说建在崇仁古街西北3里的灵山上。此山地处僻静,竹木森森,风光秀丽,是个读书研学的好地方。书院供有孔子朱子等先哲,以及讲学堂、藏书屋等,历经多年,后来倒塌,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刘克明为应朝廷急办县学诏令,下令拆崇仁书院木材和砖石运到城中建孔庙大成殿、明伦堂和乡贤祠。崇仁书院虽只数年,已名存实亡,不复存在,当地士子学人为了延续文脉,于崇仁街一处民房中继续兴办,形式为私塾书屋,对外仍称崇仁书院,继续招收当地学子。

崇仁古街长达1500米,明清时号称“五里长街”,是水陆商贸来往要道,居住有龚、裘、王、邱四大姓和一些杂姓人家,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学风强盛,当地人读书经商,孕育了这条文化古街。书院设在街中间靠东,依街而立,面临北溪和东山,所在的环境很好,后门一打开就是青山绿水。书院为民房所在轮廓,外墙古砖,正墙宽大,上方门楼式建筑,两边飞檐斗角。正中门楣横匾,下方两边月门进出。里面为三进式结构,前厅宽大,为学子行礼处。背墙上挂有光泽清代科举传胪龚文辉的“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的联匾。右墙上原配有《学子求学图》,现在已模糊不清了。过天井拾石阶而上到正厅,右侧上方“慎读斋”牌匾,进厢房为学子读书研学之用。左边厢房,为老师休息和批改作业的地方。正面中厅屏壁上挂“桂元私塾”牌匾,下方是一幅“先师朱子行教像”,两边为历代先哲图。中间老式案桌放着老师的戒尺、压板、笔砚、书卷,前面摆放是数排老式课桌椅,一人一桌一椅,为学生坐。站在这里,有一种莫名读书氛围的神圣庄重,让你仿佛一下进入那悠久年代的学子求学的殿堂。从这里转过屏壁进入后厅,宽大与中厅相似。也是学院读书上课的地方,过天井,到再后厅,都是一样的建筑形状,都是读书上课的地方。旁边侧房,原是膳堂。后院空阔,是花园水塘,内中花草树木,水榭楼台,青石墩椅,鹅卵石小径通幽,这里开门抬头是巍巍青山,脚下就是潺潺北溪,原是学子和老师课后休闲之所。教学读书疲惫之余,到后院这里走走,全身放松,心情顿时轻松下来。

“灵山根脉,书院传承”。据当地人说,崇仁书院过去远近有名,人们崇文重教,捐有膏火田,葆养书院文脉,以资书院永久。书院每年会请名师塾师来书院任教,提高教学水平和知名度。每年开春书院开课,当地四方学子按时到书院读书。书院有学规,举办释奠礼和释菜礼,学生有分级读书,启蒙,研学等班,老师教授传统启蒙课本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历代以来,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到民国成为新学校的模式,开设现代教学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还做过小学,延续了教书育人的历史。到新建学校后,学童进入新的校园,这里的书院历史才结束。

崇仁书院当年置身于街市之中,商贾来往,人声不断,热闹非凡。但大门一闭,学子于其中读书,葆养学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失一方闹中取静的读书之处。这里长久地作为书院和私塾场所,学子在这里启蒙,研学,走出了一代代学子,培养出一个个理学鸿儒之士,为当地增光添彩。

北溪水流悠悠,诉说着千百年崇仁学院的沧桑,东山沉默不语,藏着这里多少理学前辈先贤的故事。元代创立的崇仁书院,文脉相承,经历年代而名之久远,让人感慨。

近些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保护古街的同时,注重古书院的保护,开辟古街文化。在打造“古韵崇仁”的同时,作为一个景点,投入资金修缮古书院,挂出“崇仁书院”和“朱子学堂”的牌匾,恢复其原有的模样。举办朱子理学讲座,展现当年书院教学读书场景,吸引游人前来观摩,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助力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当今天,你来到崇仁古街,游览这历史悠远的崇仁书院,听那当地在校学子来这里齐诵《朱子家训》,思绪不禁穿越时空,当年理学儒士龚永、刘廉以学问而赢得朝廷青睐,成就了书院之始,令人骄傲。遥想先贤创办书院艰辛,感受前辈学子励志成才的氛围,心里不由地涌起了一种虔诚和肃敬。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