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有法可依
“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存在的防御山丘区洪水、外河洪水,治理暴雨内涝,减轻洪涝灾害影响的问题,将进一步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和生产顺利进行……”去年两会期间,李强等1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的议案》。
该议案提出,随着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的不断推进,建设管理中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建设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亟须法治化。因此,需要将现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法制化,制定一部专门的办法,重点围绕理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范围、防洪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借鉴其他先行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平市实际情况,突出南平特色,以法规形式制定出台《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
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凝结着代表们对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承载着人民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议案的办理工作,及时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立法列入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该议案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办理。接到议案办理任务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进行了认真研究,广泛征求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加强与议案领衔代表的沟通交流,针对议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具体建议,认真研究吸收,积极推进立法进程;委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省直相关单位,对《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草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立法论证,并结合审议意见,数易其稿,修改完善。
2023年11月6日,该办法经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5日,李强等市人大代表告诉记者,他们对该议案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协调解决了南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建设质量管控问题,为建设高质量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保驾护航;从立法方面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维护与运营,是切实提高城市依法治理能力的一次生动实践。该办法出台后,通过立法规范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管理行为,将进一步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和生产顺利进行。
□本报记者 张莎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