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非遗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文化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实践证明,让非遗走进校园,堪为非遗保护工作的一条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日前,市政协委员蔡丽表示。去年两会期间,她和徐秋生、胡紫薇、饶姝文等委员就“推进非遗进校园”提出相关建议。
▲浦城县实验小学大口窑陶艺社团的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习制作拉胚。资料图(图源:浦城新闻)
委员们建议,各地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共同负责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制定“非遗进校园”的长远规划;定期组织学校学生走进当地非遗馆、美术馆,使学校师生了解非遗,零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动力;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定期定向培养师资,鼓励学校编辑出版校本教材,推动非遗文化教育的有序开展。
收到提案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作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非遗进校园”的良好氛围。我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非遗进校园”实施意见。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涵养和学识,提高非遗的教学水平。市教育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由30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课后服务校外专家库。以课后延时服务为平台,聘请专家深入各地各校开展非遗知识普及,为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延平区峡阳中心小学聘请了峡阳战胜鼓市级第八代非遗传承人张艳为师生规范授课。资料图(图源:文明南平)
市教育局还将“非遗进校园”和“乡土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组织教师编写一批乡土文化、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全市共遴选了20所中小学校作为乡土文化进校园工作试点学校。各地各校通过开设课程、校园环境创设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据了解,2023年以来,南平市胜利小学、浦城县实验小学、松溪县实验小学、光泽县司前中心小学、武夷山市崇安小学等5所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去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评选结果,邵武市实验小学纸艺作品和松溪县实验小学民间版画作品获评教育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一等奖。此外,各地还将非遗项目融入到学生各类文艺活动之中,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组织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900余场次,参与学生30多万人次。
委员们对提案办理结果感到满意,并希望有更多部门参与其中,让“非遗进校园”工作结出硕果。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