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促发展 惠民生 保安全——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报告(摘要)

2024-01-11 08:59:0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2024年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99.3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按5.39亿元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按100.28亿元编制。在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的前提下,根据市委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做好重点支出保障。

支持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用好工业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培育壮大“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完善提升。强化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资金保障,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资金作用,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机制。用好人才专项资金,持续深化“才聚武夷”行动计划。

支持释放内需潜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做好文旅经济政策保障工作,支持构建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的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发挥商务发展资金撬动作用,支持打造一批具有闽北特色的绿色“潮品”,打响“武夷山水”农特产品品牌。充分发挥航空市场高质量发展奖补专项资金、会展业资金带动作用,支持武夷山机场开通更多航线航班,做大做强会展经济,提升服务业水平。

支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改革资金保障,支持省级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集体林权、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改革。助推“免申即享”“企呼我应”平台再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支持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

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助推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武夷新区综合医院、云谷实验学校等项目;支持延平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江南实验学校等项目。保障重点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深入开展“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市本级统筹不低于3000万元,推进乡村振兴“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形成“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新格局。

支持筑牢生态屏障。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高质量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更好地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加强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沟通对接,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上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环带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崇阳溪生态巡护绿道等重大项目,持续谋划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国家公园补助项目等。统筹用好生态环境、林业等资金,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落实“巡山交树”和“巡河交水”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支持创造高品质生活。用好各类就业创业奖补资金,统筹推进重点群众、继续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深化拓展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镇“幸福里”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等。充分发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资金效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统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场景打造及场所修缮。支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办好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五届市运会等赛事。(本报记者整理)

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37亿元,完成预算的103%,增长8.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94亿元,增长6.3%。

聚焦支撑经济“基本盘”,着力保重点、增活力。全力以赴组织收入。持续优化财税部门领导“一对一”服务重点税源企业机制,争取增值税免抵调库指标3亿元。全市争取中央、省上转移支付资金239.65亿元,增长9.6%。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180.32亿元,增长9.1%。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全市累计减免税费(含征前减免)69.3亿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拨付1.13亿元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财金联动纾困解难。发挥好1亿元绿色金融资金池增信支持作用,发放资金池贷款21.8亿元、财政贴息711万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继续扩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平台上线发布惠企政策466项,拨付2.03亿元。

聚焦增进绿色发展动力,着力强基础、调结构。支持生态环保建设。统筹1亿元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提高规划设计专项经费。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23.36亿元推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统筹6173万元用于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奖励、高校产学合作、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制定促进旅游消费六项措施,争取5283万元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投入10.08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1.83亿元打造11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实绩突出村和1个重点特色镇。

聚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惠民生、增福祉。全市民生相关支出308.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2%。全力做好31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保障,投入相关资金72.76亿元。持续推进卫生健康发展。全市投入2.37亿元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争取专项债券资金4.3亿元、专项补助资金2.02亿元支持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建设。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拨付8.7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标准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50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统筹1.44亿元落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市本级统筹1.4亿元支持江南实验学校、南平一中武夷新区高中部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全市争取专项债65.62亿元和上级补助资金9.37亿元支持开展“城市体检”。争取2.84亿元支持租赁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聚焦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着力保基本、防风险。综合施策兜牢“三保”。全面落实“三保”分级责任制,实现县(市、区)“三保”预算事前审核全覆盖,确保“三保”支出从源头得到优先安排保障。全力防范化解风险。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56.83亿元,占到期债券本金的86%,增长158%。完善债务风险事前干预和应急处置机制,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内。完善安全体系建设。统筹9156万元用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倒损民房修复、提升改造火灾风险大的低收入群体居住场所等。保障粮食安全,统筹4522万元用于储备粮油保管费、轮换费、改善粮油仓储条件等。加强耕地保护,拨付8.89亿元落实补充耕地、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大县奖励、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

聚焦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着力创特色、提效能。全面实施绩效管理。6个县(市)进入2022年度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500名,入围县(市)数量居全省首位。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环节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三本预算资金、财政专户、单位资金全覆盖。争取智慧财审系统试点,全年完成工程项目预、决(结)算评审66项,送审投资额15.06亿元,平均节约率15.3%。创新加强财会监督。组织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及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