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投资 促消费 强服务 代表委员热议“以更高效率释放内需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高效率释放内需潜力,继续开展“三大攻坚行动”,持续深化项目谋划大比拼活动,围绕“五大体检”、环带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新谋划重大项目300个以上;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为牵引带动区域发展,适应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需求,突出供需两端齐发力,加强旅游营销,做足“文旅+”“茶旅+”“体旅+”文章,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化展演、会议培训、康养休假等,引人气促消费;完善提升武夷会展中心,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办好茶博会,加快茶博苑、茶空间、茶交所、茶庄园建设……
围绕如何全面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提升服务业水平,拉动内需,释放消费市场潜力,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招商引“智”引“力”
“招引好项目,才能蓄积发展新动能。”市人大代表、南平市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艾桂梅说,过去一年,南平开展“三大攻坚行动”,取得了一系列谋划成果,形成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艾桂梅建议,一方面,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税收产出速度;适时组织外出招商,通过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瞄准鲁豫皖、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目标性地组织“走出去 请进来”,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另一方面,招商关口前移,协调解决引进项目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保障要素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同时,要做好投资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加强银政联动、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接重点项目,提供优惠、便捷的融资支持,加大信贷投放。
“要释放内需,首先要打好基础,这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景点配套设施等基础‘硬件’。”市政协委员、福建神六集团总裁谢金鉴说,在项目投资方面,既要注重产业基础,也要侧重产品供给,在强化“硬件”的同时,立足南平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不断丰富“软件”。谢金鉴建议,一方面引进更多绿色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将南平优质的绿色生态产品、土特产等推向市场,围绕生态优势、突出绿色健康。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南平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鼓励各地拓展旅游的深度和广度,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将南平十个县(市、区)、南平与省内其他地市乃至省外的知名景点进行串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先将本地旅游消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推动省内旅游经济循环流动,通过旅游拉动内需释放。“闽北还有许多美食,十个县(市、区)可以轮流举办丰富多样的美食和文化节活动等,文旅搭台、招商唱戏,形成南平市文旅(招商)月月有活动、月月有流量、月月有创新。以活动项目带动自由行、周末游、康养游,把人流引到南平来,让消费回流、人才回流、投资回流。”谢金鉴表示。
激发文旅经济潜力
当下,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研学游”逐渐成为一股热潮。研学旅行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促进城市文旅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动力,不少代表和委员表示,我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研学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看好。
市人大代表、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办副主任陈琦建议,对南平各县(市、区)优质研学旅游资源进行摸底和调研,制定“一县一特色”差异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统筹制定多条具有南平特色、涵盖多县市研学旅游资源的精品线路,其中可重点推广环带线路。陈琦还表示,要鼓励景区、研学基地、博物馆等主体开展研学旅游课程的开发工作,设立市县两级研学旅游精品课程评选机制,对优秀研学旅游精品课程进行资金奖补和推介。
“要实现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为牵引带动区域发展,需要先整合各县(市、区)的文旅资源,当下时兴的‘研学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与陈琦一样,市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周妹同样建议,充分挖掘各地文旅资源,开发诸如朱子文化、茶竹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国家公园自然科普等各具特色的研学课程,将各地研学点进行有效串联,策划多条大武夷研学线路,打造大武夷“研学游”精品和品牌,推动南平文旅经济内循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周边地市开展交流互动,逐步推动省内外研学经济循环,提升我市文旅经济增量。“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支持和鼓励研学游的政策。”许周妹表示,我市应抓住国家公园、朱子文化、竹茶产业等资源优势,做强研学品牌,吸引全国各地学生等群体到大武夷开展研学游等。为此,要联动教育、文旅等部门,统筹十县(市、区),出台全市奖补政策,鼓励支持旅行社开发相关精品文旅产品并大力开展引流。此外,各地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下足功夫,努力提供更多满足文旅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研学热”为释放内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对消费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多样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成为当下文旅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点。
南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优质文旅产品的重要“原料”。
市政协委员、南平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姜贵梅建议,进一步加大朱子文化创新性转化力度。一方面,做好产品转化,以朱子故事等朱子相关的文化元素为核心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及研学项目内容,增加游客及学生体验,同时通过区域整体规划,对武夷精舍、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朱子遗存遗迹进行差异化打造,提升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开发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另一方面,要做好传播,在巩固传统媒体阵地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朱子文化内涵,生产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文化小故事等,着力生产优质内容,并建立新媒体矩阵,强化传播力度,在提升朱子文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让朱子文化雅俗共赏。
深化服务增加“留量”
“一场大展搭起一个平台,带旺一座城市。依托会展平台,可以通过各种展会有效带动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市人大代表、武夷山会展服务中心主任杨义东说,不论是去年11月举办的茶博会,还是刚刚结束的竹博会,都为南平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消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提升服务水平,把会展带来的人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增量,不断放大会展经济对消费及各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杨义东建议,一是举办多元化的会展活动,引入更多与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关的会展活动,如旅游文化展览、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等,吸引更多参展商和群众参与,同时与国际知名会展中心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际展商和客商参与,提升武夷会展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升级和扩展会展中心周边酒店、交通和餐饮等基础设施,加强会展服务人员的培训,延长展商和群众、游客停留时间,优化消费体验。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出台政策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与会展活动,提供产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企业之间合作共赢。
此外,代表委员们还围绕“一老一少”生活品质保障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等畅所欲言。
“家政服务行业潜力巨大,但目前市场品牌意识薄弱、技能培训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市人大代表、市妇联副主席李治建议,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家政劳务品牌+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工作模式,采用“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管理平台、统一宣传推广、统一冠名输出”的方式,设立“闽北家政”区域公共品牌,引导家政企业实行员工制管理,强化家政人员跟踪管理,逐步提高巾帼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推进我市家政产业向职业化、标准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委员、建瓯市芝峰同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仁峰看来,物流的集约化更加凸显了区位优势的重要性,而南平的地理位置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而言并不占优势,因此,他建议在创新物流产品上下功夫。“我们要立足南平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开发与农副产品相关的物流产品,来提升物流订单量,进而释放内需潜力。”吴仁峰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推动物流“进村”“助农”等举措,在推动闽北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