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农田退水治理短板 为生态文明优等生助力
2024-01-12 09:04:33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何燕委员代表民进界发言
农田退水是指在农业种植区降雨和灌溉后的农田退排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面源,覆盖面广且分散。我市要当好生态文明“优等生”,必须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补齐农田退水治理短板,率先在全省做好农田退水治理工作,总结推广出具有南平辨识度的治理模式和创新经验。为此建议:
成立市级农田退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联合出台《南平市加快推进农田退水治理行动规划》,制定满足水区域功能划分需求的农田退水标准,并将农田退水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有关部门开展的高标农田建设、农田建设财政奖补、土地综合整治等要导入农田退水治理需求,优化设计,一体推进。
鼓励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切实减少源头污染产生量。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对重点污染区域原有沟渠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在新建的高标农田改造项目中按照退水治理要求进一步优化沟渠设计。综合采用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水利及建筑工程等技术手段,提升农田退水资源化利用。
推动我市相关研究机构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我市出台农田退水有关规范性文件等治理工作提供专业意见。探索组建专业科研队伍,对全市小流域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指导县(市、区)优选若干个流域进行农田退水评价指标测算,提出适宜的农田退水项目路径、模式和水资源保护方案。
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项目、政策支持。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河长制主题公园、农事研学等农旅项目有效结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持续推进武夷山市五夫镇潭溪流域农田退水生态治理试点工作,进一步细化治理目标任务,补充完善试点成果。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