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闽北行|闽北寻龙记之:九龙大白茶

2024-02-07 17:07:59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整理:李钰璇 实习生 陈语 图片来源于今日松溪公众号

开栏小记:甲辰龙年,万象更新,福暖八闽,飞龙在天。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和无所不能的力量。龙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被世界所认可。作为福地闽北,这里也深藏着许多与龙有关的历史典故和美丽传说,本次《大武夷新闻网》拟策划推出“闽北寻龙记”,旨在抛砖引玉,为大家寻找身边的“龙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护闽北文化根脉。如果读者对此有更独特的见解,欢迎通过《南平发布》APP客户端进行投稿交流。

“九龙大白茶”产于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故而得名,当地也称“九龙茶”。

1963年,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村民在九龙岗开辟茶园时,发现留存下来的3株老茶树发芽特别早,白毫特别多,便取名“白毛(毫)茶”。直到1981年,松溪县茶科所对该品种进行了考察,因该茶源于双源村九龙岗,后命名为“九龙大白茶”。1998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

九龙大白基地。(周燕兰 摄)

九龙大白茶母树树龄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其叶片硕大、毫心肥壮、茸毛洁白。九龙大白茶制作加工的白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不捻,全日光晾晒,自然萎凋,具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九龙大白茶成品芽肥毫多,香郁味甘,韵味悠长,茶香沁心脾,且具有“三特”看点——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三耐”习性——耐旱,耐寒,耐肥。因此,九龙大白茶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和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松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九龙大白茶产业的发展,围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三品一标”基地培育、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促进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茶叶安全、品牌创建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

打卡攻略

地址:南平市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

附近景点:

松溪梅口埠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主要特色:松溪县梅口埠景区是松溪县目前唯一家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福建省首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其位于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境内,梅口埠景区是一个以历史古村落和水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由古码头、红色文化馆、古樟园、古戏台、版画传习所等景点组成,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产业发展融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松溪百年蔗基地

主要特色:据历史资料记载,现存于松溪竹蔗栽培系统郑墩镇万前村0.7亩的松溪百年蔗母蔗,为雍正四年岁末(公元1727年)种植,距今已有294年蔗龄。是目前主栽的甘蔗寿命的100倍,也是世界甘蔗主产国古巴记载最长曾有25年蔗龄的10倍多。因而号称“世界第一蔗”。

松溪万前武举人府

主要特色:万前武举人府,建筑以古闽北建筑风格为主。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甲午科试高中武举人的王肇丰荣归故里建造。武举人府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为木质夯土结构。总占地面积2664平方米,坐东朝西,府前设比武场、跑马场、马厩、池塘、菜园、花园等,距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武举人大刀,长2.74米,重128斤,实属罕见。

美食

松溪炒黄粿

主要特色:黄粿又称“年糕”,是松溪民间传统食品。相传,五代时期,黄粿制作技艺就在松溪六墩流传,元代,六墩成为民用青瓷烧制中心,因大量烧窑匠人喜食黄粿,故松溪黄粿制作技艺在六墩盛行,并传承至今。黄粿以本地优质大禾粳米、纯净山泉水及纯天然植物碱(特种灌木烧成灰沥其汁),经粳米淘洗、和碱浸泡、蒸煮、冲捣、揉搓、成型、晾干、保存等工序制成。呈淡黄色或金黄色,口感细腻弹滑,不黏牙,有青木灰碱的特殊香气。在松溪,黄粿是过年必备礼品,意为来年丰收之意。

松溪小角

主要特色:小角是松溪特有的美食,是许多松溪人走亲访友的首选。松溪小角外表金黄、形若金角,吃起来肥而不腻、甜香可口,有着财源滚滚、生活甜美的美好寓意。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在自家办宴席,才能吃到松溪小角。如今,吃松溪小角已不再是难事。松溪小角的制作工序也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而不断改善。现在比较流行的吃法是将松溪小角切成薄片,蘸上蛋液再煎,吃起来口感更加酥脆。

松溪八大碗

主要特色:“八大碗”是松溪人在各大宴席中的八大主菜。“八大碗”具体指全鸡、太平蛋、全鱼炖豆腐、酸辣亩鱼塘、酸辣肉皮、红烧肉、香菇汤、蛏干汤。“八大碗”是松溪人招待宾客必不可少的传统菜肴,也是松溪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整理:李钰璇 实习生 陈语 图片来源于今日松溪公众号)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