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07-11 17:16:3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魏青成 王晓啸

【观点摘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锚定关键领域发力,做到四个“要”:即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融合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点和主线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东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等省级试点,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河北推动市场与政府结合,实施“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公平竞争,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广东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联通……今年以来,全国在多个重点领域的探索实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

与以往相比,改革举措的质量有了更为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李清彬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时表示,改革释放出的强大动力,将有力助推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改善。

以“四个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路坦途、一马平川,而是充满着机遇与考验。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李清彬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艰巨复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内外两个维度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李清彬表示,从内部环境看,新形势下,我国亟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以增强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更好把握历史机遇、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锚定哪些关键领域发力?

李清彬提出四个“要”,即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改革;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推进全面创新;要深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融合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进一步理顺相关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李清彬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这一过程的重点和主线。”

他强调,要想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下好人才“先手棋”。

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新浪潮。李清彬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及时优化调整相关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并强化培训,增强劳动者新的就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改革释放出来的强大动力,将有力助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实现跃升,生产力持续迈向更先进质态,那么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也将随之显著改善。”李清彬说道。

展望未来,李清彬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加大力度,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各方面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成就,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