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服务配套不断完善——政和:把“流量”变“留量”

2024-08-05 16:53:51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林梦琳 通讯员 曾大龙 周楠楠

1日傍晚,白天的燥热还未褪去,政和县石屯镇与政和经济开发区的连接路段立马热闹起来,摊位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条长龙,烟火气十足。

“这样的场景已经有好几年了。”石屯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雷火丽告诉记者,自政和经济开发区落户石屯镇以来,企业接连入驻,为当地带来了许多新增就业人口。

“我原以为这些务工人员流动性会很大,这么多年过去了,顾客有增无减,摊位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村民吴立群边烤串边高兴地说,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建起了平价楼房,又配套有幼儿园、小学,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在9月投入使用,这让很多务工人员来了不想走。

近年来,政和县持续深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政和县多措并举,围绕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竹、茶、肉鸡加工及机电4条产业链,配套出台“以工引工”“一次性用工奖补”等《十条措施》助力企业拓岗稳工。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就业服务“三大平台”,深化“企业服务日”机制,用好“企呼我应”平台,推出更多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套餐,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福建省九竹工贸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办了第一家加工厂,六年后的今天,发展到5家加工厂的规模,“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政和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运明介绍,得益于县里出台的灵活性政策,企业也有了不断扩大规模的信心和底气。

“早年当地村民喜欢外出务工,觉得外头的钱好挣,而这些年,招来的工人很多都被政策吸引,纷纷从外地返乡就业。”刘运明举了一个例子,当下他们在政和县人社局的指导下,正在组织员工报名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训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可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或毕业证书,“对技术工人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还能减少人员的流动。”

“正因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加上服务配套的不断完善,政和县城镇新增就业超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政和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和县已连续三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再创佳绩,城镇新增就业1370人,完成率105.4%。

记者从政和县人社局了解到,为推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持续增长,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政和县将进一步深化“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快推动政和县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建设,促进人才市场与零工市场平台、大学生就业全链条信息平台以及企业用工快招共享平台有效整合,推进“三大平台”广泛应用,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促进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双赢,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林梦琳 通讯员 曾大龙 周楠楠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