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2024-08-10 07:56:1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汤文娟 通讯员 徐吉庆

立秋虽至,暑气未消,走进建阳区莒口镇湖桥村,放眼满山碧翠,凉意顿生。

村部会议室里,建阳区林业集团产业发展部章金龙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瑞威正聊得热络,“收到啦!收到啦!森林生态银行首年分红到账啦!”潘瑞威喜不自胜。

“去年底,湖桥村全面整合林地资源,引导各组村民将500余亩林地‘存入’莒口镇湖桥村经济合作社村级平台,再由村级平台与‘森林生态银行’签订协议,由建阳区林业集团统一经营管理。”潘瑞威说,由村经济合作社牵头跟林业集团合作,林业集团投资种植,包揽种树管护等事宜,“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村民轻松获分红,省心、安心。”

章金龙替村里算了一笔账:合作首年,林业集团就兑现每亩330元分红和当年每亩30元的分红,之后还会逐年支付30元/亩,一个轮伐期(30年)保底收益1200元/亩。待林木主伐时,村民还可以按三成股份获得超出保底收益以外的主伐分红。

说话间,章金龙来到湖桥村山后垅“森林生态银行”合作林地里,今年3月栽下的杉木等苗木健康茁壮。

“林子三分造,七分管,科学造林经营并非易事。”章金龙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集团对集中收储的合作林地进行松林改造提升,对照培育目标和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等工作具体要求,在采伐迹地科学栽植树种,并通过挖明穴、施基肥等技术措施,高标准、高投入造林,力争3年培育成树种丰富、结构优良、林相美丽、质效显著的多功能森林,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森林景观效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们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深化林改,在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模式上不断创新突破。”章金龙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建阳区围绕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等建设内容成功策划并实施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一期项目,成功获得了农发行授信贷款资金14.5亿元。“有了金融助力,持续深化林改,大力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推动林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的信心更足了!”章金龙说。

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

“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是借鉴商业银行模式,搭建一个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对分散的林业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一村一平台”,分散变集中。在“森林生态银行”与林农之间搭建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经济合作联社),坚持林农自愿原则,把分散在单家独户的无林地、有林地“存入”运营平台,由平台整合打包成集中连片的资源包。“森林生态银行”与村级运营平台签定合作协议,实行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经营。

“一户一股权”,农民变股民。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将无林地、有林地股份合作经营的保底收益总额度,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为每户林农办理股权证,规定股权证可质押、可继承,但不可流转。林农凭借股权证,通过“森林生态银行”运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相应收益。

“一年一分红”,眼前有收益。“森林生态银行”每年按约定提前支付林农当年的保底收益,待林木主伐后,所得利润扣除已支付的保底收益,按约定比例再分红。采取“保底收益,一年一分红,主伐再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实现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有机结合。

“一县一数库”,盘活又共享。以智慧林业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国土三调、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权登记电子化数据,建立了项目数据定期上传汇聚、线上资源信息时时共享的林业信息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