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百物”出海 讲好中国故事

2024-09-10 10:48:4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孙丽萍、丁汀

新华社上海9月9日电 题:“百物”出海 讲好中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孙丽萍、丁汀

汉代“彩绘陶女俑”、东汉时期随身佩戴的“司南玉佩”、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

作为“百物看中国”文物艺术出境大展系列首展,111件/组汉代精品文物构成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近日在匈牙利两座城市结束为期约一年的巡展,吸引近6万名观众。

“第一次在匈牙利看到金缕玉衣”“我爱中国!”“女儿带我来还为我导赏,展览真的非常有趣”……“不朽的玉甲”展出期间,脸书(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留下了海外网友热情洋溢的好评。

“首展告捷。”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2100多年前,汉代的张骞率领使团穿过茫茫戈壁,开拓了古丝绸之路;如今,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呈现大汉王朝万千气象,续写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实施“大博物馆计划”,以打造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和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为使命,推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系列展览品牌。其中“百物看中国”文物艺术出境系列大展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宝出海并非少见,为何“不朽的玉甲”在匈牙利收获如此高人气?

“以前在海外办文物展,更多的是把文物送出去,‘见物不见人’,很少给海外观众讲述中华文化故事。”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此次展览是上博首次在海外举办汉代主题展,体现了海外办展的新思路。

展览以“生活的艺术”“敦睦的智慧”“信仰的光芒”和“丝路的繁盛”四个篇章,将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汉代故事向海外观众娓娓道来。展品的选择和策展的理念都“大有乾坤”。

为何首选汉代文物?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并创造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汉语”“汉字”“汉族”“汉文化”等词沿用至今,皆是汉朝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大IP。”汤世芬说,“围绕这个IP,我们展出铜镜、玉器、服饰等反映当时历史文化生活的各种文物,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强烈兴趣,展览开幕后博物馆几乎每天都大排长龙。”

汉代文物浩瀚,如何让海外观众既能感受中华文明,又能体验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生活方式?中国和匈牙利联合策展,集合以汉代玉文物著称的徐州博物馆以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之力,用贴近普通人的视角打开中国汉代趣味满满的“社会生活图卷”。

展品中,“青铜钱树”展现了汉代人们对财富的观念和祈求,颇为罕见的“彩绘云兽纹六子漆奁”设计巧妙,奢侈华贵的“金缕玉衣”展现了贵族威仪……

“百物看中国”展厅里还设有汉字互动式科普长廊,安排了写汉字、穿汉服等活动……吸引当地年轻人和展览互动。汤世芬认为,中外观众都是相似的,越来越喜欢看到和当下生活、审美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的文物大展。

“百物看中国”首展告捷,为中国文博界向世界讲述精彩有趣的中国故事打开新思路。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上,“‘百物看中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项目获评“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汤世芬认为,以文物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很多中华文化的大IP可以好好开发,如宋代美学、中国图案纹样设计等。“‘走出去’的思路逐步打开,我们策展意识更强了,能够‘见物见人见精神’,巧用国宝文物讲述文化史和生活方式,更多展示中华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