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海瑞在延平】海瑞在延平做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要厚植为民情怀,矢志为民造福,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办好民生实事。”基层一线是最能反映国情民意的场所,也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战场,涉及最广泛的群众利益。如何在一线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务必要做实做深做透基层调查研究。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尽管古人没有“调查研究”的明确概念,但却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和制度。比如,为文人墨客所乐谈的“采风”,就是西周时期的调查研究制度,当时政府建立专门的“采风”队伍,犹如今天的专职“调研员”,分赴各地调查政策、民情,并建立定期采风且逐级上报调研材料制度。又如,春秋时期管仲所作的《管子·问篇》就是专讲调研,开篇即写到“凡立朝廷,问有本纪”,明确为政要做好调研,且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接着详细列出60余个调查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这是世所罕见的最古老、最全面的调研提纲。到了明朝,官员调研已经成为常态,张居正改革和著名的“一条鞭”法,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的富民利国良策。延平是著名的“理学名邦”,由古至今有着无数文人政客在此驻足,调研留作,海瑞便是其中之一。延平是海瑞为官从政的“第一站”,在这云栖雾隐、山野林舍间曾闪过他辛勤调研的身影,在这浩如烟海的调研文献中终是留下他奋笔疾书的篇章。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走过500余载春秋,虽世殊事异,但海瑞的调研故事依旧对后人有借鉴之用。而今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遥想当年明月,回顾这段调研历史,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勤政为民不辞艰。自从海瑞维护礼法尊严,得名“笔架博士”后,他刚直不阿的贤名在官员群体中广泛传扬。福建省布政司、按察司等高级官员意识到他的不凡,就想把当时困扰当地官府和百姓多时的驿传问题交由其研究。何谓驿传?就是古代专门接待往来官员和政府文书传递业务的组织制度以及为此而征发的徭役制度,类似招待所兼有邮局的功能。官员视察出差路过驿传,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接待”收入,其招待费则是摊给百姓,部分工作人员由百姓担任,过往官员还动辄打骂欺弄,经常出现百姓逃亡现象,特别是当时的延平府出现了“十室九空、聚为滥贼”的严重社会问题。海瑞身在县学,当时《教约》16条新订,学风教风刚有向好趋势,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学校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海瑞亲自主抓,再接手这个调研工作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驿传问题涉及多方利益,也会面临地方各种势力的刁难和阻挠。此项调研并不属教谕的工作内容,他完全可以拒绝,但海瑞虽身处低位,却仍心忧天下、关心百姓疾苦,认为这是解决压在百姓身上“大山”的契机,所以丝毫没有推诿,毅然接受任务,就“闽省驿传困苦”课题,开展调查研究。
脚入三分泥土,方知群众冷暖。明代《御制官箴》云:“敷大民隐,察举官邪,必究大体,毋剋毋颇,必由中道,毋过不及,毋以贿迁,毋一势摄。”这时候朝廷就要求官员调查研究,坚持以民为本,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困扰获得事实真相。为了做实调查研究,海瑞严格按照要求深入到百姓之中了解实情。一番明察暗访,入目之处,尽是悲凉场景,如其记载“支应之苦,有因之投溪,因之自缢,破家亡产,比比皆然。”可见当时驿传之弊已致使民穷财尽,然而地方官员对此不闻不问,“坐视人支困苦衰疲,立有死亡而莫之救。”经过深层次调查分析,海瑞发现问题根源主要是管理上的混乱,各级地方官吏中饱私囊、滥用驿传现象泛滥。为此他接连撰写《驿传申文》和《驿传议》等调研报告,提出具体、实际而有效的解决方法,供县、府衙门参考,敦促裁革驿传之弊。他在文中设问:“长人者何心?长人者以何为事而若此耶?”而后一针见血地回答,因为“长人者”“不能克己,私贪成习”。海瑞举一反三,认为驿传“私贪成习”的风气,将使当地失去抗倭御侮的能力,甚至影响王朝前途命运。为此他深为忧虑:“万一倭奴压境,变出不测,尚可望为民一御侮耶!”事实证明,海瑞的担忧是正确的,在极度的压榨下,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明朝后期的农民起义就是最好的例证。
躬身以行入局,沉心解决问题。海瑞的驿传申文上报后,仅得到了一个批示,便没有了下文,也许是囿于职位和身份问题,在延平任上没有记载其后续。但改革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他近乎用了此后的大半个人生,来续写这篇涵盖家国天下的调研“后半篇文章”。在淳安县、兴国县和应天府任上,他针对驿传及其他民生问题写下《兴革条例》《督抚条约》,大刀阔斧改革制度机制、整治不良风气。比如任淳安县令时,查办了骚扰驿递、吊打驿吏的现任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在应天巡抚任上,制定了著名的“八不应付”,一扫当地驿传的阴霾,为百姓谋取福利。哪怕是面对朝野暗流的“齐声反对”、集中声讨,他依旧坚定“为生民立命”的信念,保持“清正廉洁、百折不挠”之风骨,与权贵势要不懈斗争,将调研成果落到实处,化为可触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也因此成就了“海清天”之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逻辑和海瑞的实践都证明,只有贴近群众做调研,一竿子插到底,才能摸清百姓的“需求点”,找准问题整改的靶向。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置顶“群众呼声”,将调研文章写在田间地头,将传承在中华民族骨血中的“家国天下”理念融入行动,设身处地从群众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