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富岭三韵:山水隐逸处 诗画共呼吸

2025-03-10 16:0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邱春静

富岭镇位于浦城县东部,东北与浙江省龙泉市交界,东南与南平市松溪县相邻。相传,富岭镇街头有珍珠潭,曾盛产珍珠蚌;街尾有皎石潭,所产石灰石似白玉;富岭街中段有一段石块铺成的台阶,名为湾岭下。自古白玉象征着富贵,因而,人们便以白玉的“富”、地名的“岭”,取名为“富岭”,寓意为“富贵之处所”。

寻隐双同村

如果,想暂别凡尘的喧嚣,寻找一处诗意的栖居,双同村,当是首选。

循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行至村口,倏尔豁然开朗。明媚的蓝天下,苍翠的青山中,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徐徐升腾,漫步在古老的卵石道上,青苔和蕨类在石缝中倔强地生长,藤蔓在石墙上自由地勾勒着写意画。清风徐来,拂去杂陈,时光,似乎顷刻间慢了下来。

双同村,犹如一个孩童,静静地依偎在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怀抱中。匡山,因“四周奋起,而中窊下,形似匡庐”而得名,主峰是海拔1300多米的天山斗,四周群山叠翠、怪石嶙峋,林中古树参天、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宛如一座珍贵的天然宝库。数十米高的古松随处可见,有香榧树群落、青钱柳群落、黄山松群落等,还蕴藏着南方红豆杉、钟锷木、香樟、半风荷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黑麂、黄腹角雉、猕猴、穿山甲、娃娃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如精灵一般频频现于山间。

行走山间,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怪石嶙峋,有雄伟挺拔的“将军出征”,巍然兀立的“伯温遗墨”。声声鸟鸣在幽谷中回响,仿佛诉说着六百年前山中隐士的故事。

据记载,元末年间,浙江龙泉人章溢曾隐居于匡山读书避世,曾住“看松庵”,并循着山的高下、曲折,构筑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只可惜,因年代久远,当年匡山的庵、亭、斋历经沧桑,多已损毁。章溢隐居期间,挚友刘伯温、宋濂、叶琛等人常来造访,同在此间吟咏唱和,留下了《苦斋记》《看松庵记》等诗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有十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彼时,刘伯温到匡山探访章溢时写下《苦斋记》(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篇目)提出“苦乐相倚,苦中自有其乐”的辩证观点至今仍能给人以启迪。

明朝名臣刘伯温、章溢、宋濂、叶琛“匡山四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此后,亦有文人墨客前来寻幽探古,避世修身,留下了不少诗篇佳作,为这座小村庄增添了独有的文化特质。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并弘扬传承优秀诗词文化,村里建起了纪念“匡山四贤”的“四贤亭”,上刻诗词、楹联,修起了匡山诗词漫道,20余块诗词石碑展示着历代名家名作,不仅让后人见到隐士的文思与浪漫,更饱含着村民们对诗词文化的尊崇与热爱,这份热爱,也在“诗部落”和“匡山女子诗社”的吟咏唱和中传承,延续。

登香檀峰,观日出日落,看云卷云舒;吃农家饭,品山间馈赠,尝记忆乡愁;住农家院,读诗词歌赋,感百味人生。到双同村,追随隐士的脚步,奔赴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反向旅游”,夜幕低垂,星河浩瀚,在古色古香的“森林人家”,就着酸甜的酸枣糕,听“不砍一棵树,双同也致富”的动人故事和“共富工坊”的生动实践。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见证着双同村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的历程。

匡山寻隐,不仅隐于山林,也可隐于“匡湖·云漫”。随着景区设施的完善,白天,可以在幽静的匡湖旁悠闲散步,欣赏眼前的湖光山色,也可到水上乐园享受速度与激情带来的快乐,到纸灯笼、青白瓷、丹桂茶等主理人的工坊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夜晚,露营基地里,绚烂的烟花点亮山间的夜,一顶顶雪白的帐篷下,阵阵诱人的烧烤香气四散飘去,身心放松的惬意与畅享美食的欢愉,都在这里得到了满足。

寻芳大水口

倘若,想暂缓匆忙的脚步,寻找一处赏花的去处,大水口村,是不二选择。

位于浦城东部的大水口村,森林覆盖率约94%,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靠近浙江,地理条件优越。曾经的它,也和大多数的村庄一样,默默无闻,人迹罕至。近年来,却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晋级”为闻名周边的“网红村”。这,与归乡的“鸿雁”密不可分。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他们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大水口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出一个以山林养生环境为依托,兼有生态景区、度假酒店、乡村民宿、创意田园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区。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星星点点花……如今的大水口村,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这静谧青绿的山水田园意境。

初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起起伏伏的青山,像被洗过一样,快要滴出绿来,移步换景,处处惊喜。原木风的特色民宿点缀在青绿之中,山谷泳池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绿地之上,花长廊藤蔓缠绕,仿佛童话秘境。踏着沿溪谷而建的卵石步道溯溪而上,流水声、鸟鸣声在耳畔交织成一曲清幽又欢快的乐章。“无忧花谷”中,月季、绣球花、山茶花等3000余种花卉,不仅这青山之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更是以花为媒,串联起天师流瀑布、古树群公园、花卉长廊、山谷泳池等景点,“共聚水口·留恋花谷”的浪漫乡村旅游形象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为了增添景区的可玩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大水口村还通过村企合作,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引入“归乡人”承包运营,结合当下流行元素,打造喊泉、莲池等网红打卡点,将闲置多年的旧小学改建成精品民宿,为游客提供一方围炉煮茶、休憩身心的诗意田园。赏花踏青、山地越野、围炉煮茶、户外烧烤、水果采摘……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精心打造的人文景观,“鸿雁”们不断赋予着大水口村“乡村游”的新鲜感,持续激发这里以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如今的生态美、人气旺,折射出的是大水口村走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大水口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金牌旅游村等荣誉,对于大水口村民来说,“靠山吃山”有了新时代的意义。

寻“稻”殿下村

假如,想探一处“光阴的故事”,了解乡村如何振兴,殿下村,别有韵味。

距离浦城县城区仅10余公里的殿下村,地处浦城县优质粮油果蔬基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地带,这里青山环绕,碧水潺潺,历史名人荟萃,人文底蕴深厚。

相传,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古名句的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祖籍就在这里;一门三宰辅、名载宋史的浦城“徐氏三贤”徐应龙、徐荣叟、徐清叟也成长于此。在殿下村村部,徐应龙后人读书的场所应跡寺遗址犹存,诗书传家,崇文尚学的民风仍然浸润着家家户户。

由村部走出,穿过初心亭,来到位于卧龙山下的浦城县稻产业展示馆。馆里有一艘锈迹斑斑的机耕船,那是20世纪90年代省里送给当时的种粮大户林加泽的“好帮手”。明明是山地,为何送一艘机耕船?原来,殿下村土壤肥沃,支流遍布,水源充沛,水田也比较深,如果用拖拉机耕田,容易陷进去,而机耕船配有旋耕机、全齿轮传动等,操作灵活、安全性也更高,既适用于水田,也能在旱地耕作。这艘机耕船,不仅帮了林加泽的大忙,更为殿下村指明了走科学化、机械化种粮道路的方向。

近年来,在这片“插根扁担也能发芽”的沃野上,殿下村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稻为媒,全力做好稻文化、稻科技、稻产业“三稻”文章。立足水稻、油茶等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将村里的资源再次进行优化重组,盘活稻田、茶山及撂荒地,让村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参与种植、管理,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并借助村中柑橘园科特派种植示范片、闽台经济合作产业园等发展“观光+采摘”特色产业。为了进一步凝聚优势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殿下村还依托东乡联村党总支,与周边的瑞安、小密、东元等村共同深挖农耕文化底蕴,保护性开发资源,多节点串联文旅特色,推进研学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园等项目建设,探索推动形成“以农促旅、以文辅旅、以旅兴农”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格局。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殿下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走出一条闽北田园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故事,尚且未完待续……

从浦城城关可通过自驾和班车的方式到达富岭。

班车:约20分钟到达富岭集镇。

自驾:12分钟可到达殿下村,15分钟可到达富岭集镇,40分钟可到达大水口村无忧花谷,42分钟可到达匡湖云漫。(本版配图由富岭镇提供)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