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触摸”四百多年的政和城垣

2025-03-31 10:1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叶维荣 文/摄

图为政和县城前街仅存的一处古城墙遗址,现已被列为“政和县不可移动文物”。

政和县地处闽北群山环抱之中,星溪、熊山溪交汇处,自古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这座山城的城垣建设史堪称中国南方中小城池的典型缩影,见证着军事防御、城市治理与时代变迁的复杂互动。

筑城之始:明代卫所制度下的山城防御

明弘治元年(1488),政和首任知县柴曦主持修筑土墙百余丈,结束了政和立县488年以来无城墙的历史。这位山西籍进士的筑城举措,与明中期东南沿海卫所制度强化密切相关。据《八闽通志》载,其时闽北山区匪患频发,成化年间政和县衙曾遭劫掠,迫使朝廷将县治从感化里东岸口迁至现址。柴曦选址熊山南麓,依山形构筑简易土城,既利用山溪形成天然护城河,又以山势增强防御。初建城垣虽简陋,却奠定了“依山控水”的空间格局。

砖城时代:嘉靖倭患与城防升级

正德至嘉靖年间,随着东南倭患加剧,政和城墙迎来首次大规模改建。据万历《政和县志》记载,城墙被全面改造为砖石结构,长度扩展至2030丈(约6.7公里),城高增至8尺(约2.5米),设垛口3600个,形成“崇德”“尚义”“移风”三座城门。这一时期的扩建具有鲜明军事特征:城墙包砖采用闽北特有的“青火砖”,以糯米灰浆粘合,墙体断面呈梯形;城门外增设瓮城,城门楼配备佛郎机炮;沿城墙分布的14座窝铺(哨所)形成全天候警戒体系。万历初年(1577),知县黎民范主持城墙内迁工程,在防御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城门命名转向儒家治理理念(寅宾、顺令、南薰等),反映出晚明县城从军事堡垒向行政中心转型的趋势。鼎盛时期的政和城墙周长约6.7公里,虽仅为福州府城的60%,但凭依熊山险要,仍为控扼闽浙边界的重要据点。

万历改制:城市空间的重构

万历初年的城墙改建堪称转折点:城垣从熊山脊线内缩至半山腰,周长骤减至843丈(约2.8公里),高度却增至2丈(约6.4米),垛口减少至1504个,城门增加到5个,东门名为和阳门,南门为南薰门,西门为尚义门,北门为拱极门,西南门为顺令门。这次战略收缩暗含深刻的社会变革:军事防御弱化:倭患平息后,城墙更多承担防洪与治安功能,西南新增“顺利门”便利商贾通行;城市管理强化:五座城门对应“晨启暮闭”的宵禁制度,北门“拱极门”直通县衙,体现皇权象征;用地矛盾显现:原城墙内大量坡地被划为民居,现七星塔附近出土的万历年间地契显示,城北出现“让墙三尺”的邻里契约。这次改建形成延续三百年的城市框架:以十字街为中心,七街二十二弄的肌理至今可辨。但狭窄的卵石街道(最窄处仅五尺)与土木结构的民居,仍显露出山区小城的拮据。

修缮城墙:清至民国的维护与衰败

清代城墙因水毁历经11次修缮,尤以乾隆二十八年(1763)大修最具规模:改用松溪运来的红砂岩加固墙基;增设排水“龙舌”48处;城楼悬挂“熊峰拱秀”等匾额,防御设施艺术化。光绪年间,随着火炮技术进步,城墙军事价值丧失,部分地段被民居依附。民国《政和县志》载,至20世纪30 年代,城墙多处坍塌,“樵夫担薪自缺口入市,守卒不复查也”。抗战期间,为防日军空袭,民众拆毁部分城垛拓宽逃生通道,加速了城墙的消亡。

守护记忆:拆除与新生

1953年因拓宽政和城关解放街,拆除了残存的东、南城门,其石料主要用于政和中学(今政和二中)礼堂与粮食局仓库建设。2017年8月14日,政和县中医院在埋设地线时,发现地下1.5米处还有城墙基址,每块城墙砖长35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经过清理,出土了100多块的城墙砖,经鉴定是明代烧制的,现藏于政和县博物馆。这些刻有“政和县城砖蓝号”和“江字号”字样的青砖,成为解读明代工匠制度的重要物证。今日政和,七星河畔仅存50米明代墙基遗址,这座城墙的消逝与重生,恰似这座山城的缩影——既执着地守护着历史记忆,又坦然拥抱时代浪潮。那些深埋地下的城砖,仍在诉说着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叶维荣 文/摄)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