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泉州石井:在海边看“延平”——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见闻

2025-03-31 10:3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张水源 文/摄

我落地生根在闽江起点的延平,年过半百后,乡愁愈发浓烈,见到“延平”格外亲切。在“延平王”郑成功诞辰400周年之际,我在海边“延平”——泉州南安市石井镇延平路,融入了群众自发的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活动。耳闻目睹,难忘盛典,我情不自禁地留下随笔。

20年前第一次来南安,我们一行人通过宽阔的延平大道进入石井镇区。尔后,记不清多少次,我乘车穿过延平大道、延平路,走进鳌峰山接受郑成功文化的洗礼。

石井镇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因为郑成功是南明皇帝御封的“延平王”,海峡两岸传颂延平王开台复台的丰功伟绩,郑成功又被称为“郑延平”。

郑成功的军政生涯起点在南平市延平区。在闽江起点的延平,是郑成功“延平王”的封号地,也是海峡两岸“延平”地名的根。或许是英雄故里对“延平”有特别深厚的情怀,持续600余年的中国元、明、清的路、府名“延平”,在民国初的闽南,成为“延平乡”(今南安市石井镇)之名。1944年,鳌峰山麓又诞生了著名的南安延平中学……

名人曰“爱国爱乡爱自己”,生长在闽江起点延平的我,自然对“延平”也有特别的情怀。2024年8月16日,我参加纪念郑成功系列活动,满足了漫步石井延平路的愿望。

隔日,金秋送爽,蓝天白云。郑成功农历诞辰一早,我们从延平东路起点上山登到郑成功庙祭拜英雄,仰望庙门“敕封延平王”竖匾。海风习习,彩球飘飘。我们与巍峨耸立的底座刻着“民族英雄”“延平王”“护国天尊”的郑成功石像合影,再到郑成功纪念馆参观碑林。作为延平人的我,还与老少家人一道轻轻走进清康熙皇帝下诏建的“延平郡王祠”瞻仰。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延平郡王祠坐落在石井鳌峰山麓的延平小区。两岸尊奉郑成功的庙宇及各地郑氏宗亲会,都视这为郑成功祖祠的发源地。我见此时浙江省苍南县郑成功研究中心的郑氏友人正在查阅族谱。苍南有座郑成功纪念馆十分壮观,是当地郑氏宗亲筹资建的,捐建者祖先早年是从石井迁去的。石井还成为了祖国各地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胜地,也是海内外各地华人和郑氏宗亲“朝圣”目的地。

离开延平王祠没几步路,我们来到延平东路。延平路在石井为标识性道路,是商铺旺街,分有东路、西路、南路。这里也是石井镇古代最中心的街道。

由3000多人组成、绵延近千米的27支踩街队伍从郑成功故里文化园出发,舞龙舞狮方阵、明代福船“成功号”实体方阵、溪东十八猛士鼓、健身气功队、宋江阵、腰鼓队等各具特色的表演方阵轮番上演。他们身着盛装、激情表演,为延平路现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狂欢。

鞭炮锣鼓声渐近,盐米花水开路,我从延平东路融入浩浩荡荡的踩街队伍。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年过古稀身着主办方发放的印有龙图龙字之红衫的我,犹如少年时在家乡过节一样,跟着兴高采烈的队伍追前跑后。

踩街的队伍不止有南安的、惠安县成功庙的,还有广东省汕尾市、台湾省的同胞,甚至有东南亚侨胞。队伍走走停停,既接受沿街商铺单位、居民的礼炮恭迎,也以表演增强气氛。

引人注目的“十八猛士鼓表演方阵”是由石井溪东村村民组织的,通过踩街,让乡人追忆当年跟着延平王东渡台湾十八猛士的英勇事迹,让后人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明代福船“成功号”实体方阵作为压轴出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郑成功率领舰队横渡台湾海峡的壮丽景象,以及从延平郡王到开台圣王的光辉历程。

踩街队伍演出令人目不暇接。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和游客。踩街里程超过3公里,大家全程欢呼雀跃,掌声雷动。

“我们从清晨六点上岗,忙到大中午。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维持踩街队伍秩序的交警说。

2024年,注定是“成功文化年”。从年初到年底,不仅是海峡两岸、郑成功出生地在沸腾,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也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英雄故里石井民间庆祝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纪念日。这一年,我家小子,在南方的海滨、山区,北方纪念馆、大漠边疆,见到威武的塑像、骑马的武将,总爱追问“是不是郑成功”?他还知道“通洋裕国”是郑成功在延平说的。

早在1646年的春天,文武双全的郑成功就在延平向南明隆武帝献策提出以“通洋裕国”为核心的“延平条陈”战略。“通洋裕国”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延平东路12号,是号称“泉州南门外第一大厝”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安“中宪第”,我在这里看到熟悉的台南郑成功祖庙正殿之照,祖庙正中挂着南安“中宪第”主人郑汝成于1771年题的匾额“三奎世锡”。我驻足阅览古厝墙上的郑汝成其父“郑运锦传略”,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古代石井人秉承“通洋裕国”理念,果敢拼搏,通过“航运”“海贸”开发建设台湾,推进两岸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史实长卷。

从“中宪第前言”中,我看到为中宪第获得国保单位做出卓越贡献者名单中,有南平成功文化社团熟悉的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先生。“两地同延平,共叙成功缘”,2024年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南平延平郡王祠管委会组团到成功故里参访。

当时,“中宪第”正在展出主题为“海峡歌英雄,翰墨颂成功”的书画展,其中有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选送的三幅作品。郑开初(网名“双南”),生长在南安,工作退休在南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为南平“延平文化”发挥其智慧,促进“山与海”携手融合,共同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落日余晖,夜幕降临,英雄故里万家灯火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延平路、英雄故里文化园和石井江海的夜景被灯光衬托得更加亮丽,更加迷人。

我耳边传来石井延平王祠负责人郑鑫松那自豪、激动的直播声。通过直播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与石井延平路相融的石井镇营前村,过去以“挖海蛎”出名,改革开放的号角,唤起了英雄故乡人“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的信心和决心,村民以航运为新兴产业,力求延续郑成功当年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据说,如今南安人掌握的总运力超过400万吨,而石井营前村就兴办了36家航运公司,150余艘船舶,运力超过300万吨,石井营前人纵横四海,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航运第一村”。在2024年“中国航海日”,英雄故里举办了“首届石井营前航运文化周”,为先贤献上了“成功400”的大寿之礼。

民间自发的“成功400,巨轮启航”海上灯光烟花秀,为2024年8月17日英雄故里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活动,缓缓地拉上帷幕。我见16.62米高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塑像更加光焰夺目,英雄故里格外辉煌灿烂。

此时的我,内心澎湃:延平王郑成功“论功何止垂华夏,万古雄风壮海涛”!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