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围绕重点协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发出政协好声音——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2024-12-27 10:19:27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王维 肖光军

松溪花桥苦笋、延平虎山萝卜、浦城黄毕洋酸菜、建瓯连地白笋……说起“土特产”,几乎每个闽北人都能如数家珍。

“土特产”一头连接着农村,是乡村优美丰沃生态资源的体现、是浓浓的乡愁和厚重的乡风文明的承载,一头连接着农民,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闽北山清水秀,是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地球同纬度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优质山水、优越气候和一流生态环境,为南平农特产品生产、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如何发展闽北优势特色产业,让更多土特产“出圈”又“出彩”,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平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做足‘土特产’文章,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重点协商课题之一。市政协立即成立了由副主席张皓牵头,原副主席陈培仁共同组织,提案委、农业和农村委共同承办,市台盟、工商联界别及市政协驻建瓯、政和委员小组共同参与的课题组。

课题组首先以土特产为线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南平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与基层干部、从业人员、专家学者近距离面谈,了解各地特产的生产技术、产量情况及市场销路,挖掘掌握本土特色资源。

为了让南平的土特产走出山区、走向全国,课题组踏上了寻访先进经验的征途,取他山之石,为南平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福建莆田的银饰特色小镇,到河南郑州的艾草种植加工基地,再到湖北宜昌的现代化陆基养殖车间,每一处都留下了课题组探索的足迹。

在河南安阳,数字化乡村运营软件,让课题组见证了农村治理与“数智技术”融合的力量;在湖北恩施,集旅游、党政参观、特色购物、硒知识科普于一体的恩施硒产品展销中心“硒博汇”,让课题组深刻体会到“土特产”发展的无限可能;在浙江丽水,以发展“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品牌,激发了课题组成员对南平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

2024年8月22日,南平市政协六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如期举行。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们围坐一堂,共话发展“土特产”乡村全面振兴大计。

“要坚持市、县、乡齐发力,发挥带动作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乡村‘土特产’发展时间表、路线图、施工方案。”“要把特色‘土特产’产业做强做大,形成品牌效应,使乡村特色产品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以强劲的势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科学制定营销策略,让‘好产品’有‘高颜值’,卖出‘高价值’,推动乡村‘土特产’产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会场上,课题组成员纷纷建言支招。参会的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大家的发言对南平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把脉问诊的效果,我们一定认真吸纳、梳理落实。”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陈善平,市政府副市长魏敦盛分别代表市委和市政府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了本次专题协商成效,强调要充分发挥南平绿色生态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围绕生态优势产业,探索走好“土特产”发展道路的实践路径,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市政协主席林斌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政协履职各方面、全过程,广泛凝聚“一盘棋”共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动员更多力量围绕共同推动全市“土特产”发展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要借鉴“他山石”经验,及时吸收转化为政协提案、调研报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建务实之言;要发挥“联系广”优势,动员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交流洽谈、商务往来等活动中更多推广、使用本地特产,用好社交媒体资源,推动闽北“土特产”“出圈”“破圈”。

随着协商成果的转化,南平市“做足‘土特产’文章,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在闽北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上,“土特产”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王维 肖光军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