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环带·探秘大武夷③ | 来一场闽越王城穿越之旅

2025-04-10 15:28:04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城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武夷山城村古汉城,

又名古粤城、闽越王城

位于武夷山景区南面20公里处

始建于公元前202年

是西汉初年

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

建造的一座辉煌王城

占地面积14.6平方公里

闽越王城遗址(余泽岚 摄)

城址四周山环水绕

这里恰好位于当年经浦城柘岭

武夷山分水关、光泽杉关

进出福建的三条“通关大道”的枢纽交接处

是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

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

也是武夷山“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村汉城于

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2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被称为

“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

“江南汉代考古第一城”

和“东方庞贝古城”

武夷山古汉城(黄杰敏 摄)

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由王城展示区、王城河道景观恢复区、

公园入口及博物馆区、

手工业遗址景观展示区、

古村展示及活化利用区、

崇阳溪滨河景观区、农耕文化体验区、

农业环境保育区等构成

规划面积313.7公顷

公元前110年

汉武帝“一把大火”

把这座已经有92年的都城燃烧殆尽

顷刻间沦为废墟

92年从建立、兴盛到消失

48万平方米的闽越王城

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古文物

其中有部分代表了

中国汉代最高的文明和最高的制作技艺

一个民族消失了

但这座古城留下一个王国历史文明的见证

据考古材料,闽北是福建最早文明的发端,有着数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旧石器时代),五千年的闽文化发展史(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及两千五百年的闽越文明史(战国—闽越国)。1958年考古发现的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之一,代表了闽越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见证了闽越文明的流变、西汉时期福建乃至东南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实证汉时东南地区人类史、文明史、文化史的物质缩影和核心资源。

城村汉城遗址(肖文凤 摄)

【闽越源流】

古代闽越族,主要分布于福建地区。

距今五千年前,福建地区出现了原始氏族部落的先民,他们在闽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从事采集、渔猎和农耕生产,开创了社会文明的先河。距今四千年以来,社会生产力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氏族部落壮大为部落族群。这个族群的名称,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叫做“七闽”,分支多达七支以上。闽北地区考古发现的印纹硬陶、悬棺属于这一时期。

公元前334年,楚国的军队打败了江浙一带的越国,越国部分王族及其臣民向南迁徙进入福建地区,与原先的古闽族相融合,形成闽越族。此后,先进的冶炼、造船技术与当地印纹硬陶技术结合,引东南经济与风气之先,形成“古国”或“邦国”性质的闽越国。闽越族保持自己独特的断发文身、水行山处、习水便舟、稻饭鱼羹的生活习俗和图腾崇拜。许慎的《说文解字》称:“闽,东南越。蛇种。”闽越人这种信仰蛇,崇拜蛇,把蛇当作氏族图腾的习俗,在福建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建有蛇王庙。

秦汉时期,闽越族频频活动于历史的舞台。

【闽越国史】

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其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创造出灿烂辉煌的闽越文化。闽越国政治体制仿效汉朝中央,王是最高统治者,王以下设丞相、侯爵、将军等职官。闽越立国之后王族世系,共经历了至少四代,前后92年,无诸是开国君王,以后主要的闽越王有驺郢、繇君丑、余善等人。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及闽越王族自称王于闽中。秦统一后,削去无诸王号,废为君长,设闽中郡。因距离中原遥远,秦朝并未直接派遣守、尉、令、长,闽中郡仍由无诸统治。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以佐汉灭秦击楚功受封闽越王,在闽中故地建国,都东冶。于是,无诸成为西汉中央王朝首封的异姓诸侯王之一。无诸执政时期,政治上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与中央王朝保持正常的朝贡关系。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闽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无诸死后,继位的闽越王改变了执政方针,进一步扩张领土,时而北攻东瓯,时而南击南越,并且西出武夷山袭击汉朝郡县,企图恢复越王勾践时代的霸业。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王郢向外扩张,吞并东瓯国故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郢向南越国扩张,南越王赵胡上书汉廷求救,汉武帝遂调遣两路大军讨伐闽越。郢见西汉军临境,立刻发兵守备险道要隘,抗拒汉军。因内部哗变,闽越王弟余善杀兄郢,献郢首级于汉军,并向汉廷谢罪。

当时汉武帝忙于打击北方匈奴,为控制闽越,以“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为由,册封无诸的孙子繇君丑为越繇王,余善对此不满,自立为王。越繇王无力控制,汉武帝为权宜之计,封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共处。此时,闽越国出现了二王并处的局面,形成了两个国都,一个在福州屏山,一个在武夷山城村。

余善受封后,随着国势日强,企图扩张领土称霸一方。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余善公开发兵反汉,初战获胜,便刻“武帝”玺,自立为帝。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调遣四路大军进攻闽越国,余善分兵在今邵武、建阳、浦城、崇安一带筑城防守。后闽越内部分化瓦解,宗族王侯合谋计杀余善,率众降汉。同年,汉武帝下令将闽越王族臣民全部迁徙到江淮一带,城村闽越王城也在战火中毁灭。

闽越灭国后,闽越作为族群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的遗风遗俗,仍然流传至今。今天福建各地还有闽越王庙、蛇王宫和迎神赛会活动等。

【城村汉城遗址】

城村古汉城,堪称闽越文化的独特见证,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稀缺性价值,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相关空白。遗址1961年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续入选国家文物局“十一五”至“十四五”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单。

遗址内有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祭祀建筑等遗迹,还出土了陶器、砖瓦、铁器、铜器等大量文物,让我们震撼于历史上闽越王城的宏大规模与城市规划的完善格局,让我们感受到闽、越文化的鲜明特征与彼此的融合。

王城依山傍水,跨越三座连绵山丘,城墙周长2896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内分布大型宫殿、武库、兵营等建筑遗迹及其陆门、水门、道路等。东门外侧南北山岗为社庙遗址。周围还分布有官署、居住生活、制陶冶铁作坊、陵墓等遗存。内城外郭、郭外有郊,分布面积1460公顷。

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南部山地类型中汉代王城实例的空白,为研究汉代王城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它还开启了揭示闽越国文化之谜的大门,为全面研究闽越国社会历史文化,特别是福建古代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城村汉城遗址特色遗存】

1. 汉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建筑师们模仿秦都汉宫的中原风尚建造王城。王殿采用秦汉传统的礼制格局,兼有中原古城的特征。“干栏式”建筑、方砖蛇纹图、墙体彩饰、墙角纹路、瓦当等等,把闽越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2. 干栏式建筑。发掘出的闽越王城宫殿殿堂的台基面均有5—10厘米厚的红烧土层。在各柱之间分置着小型的柱石,石柱上仍残留桩柱和炭化的栏木,因此殿堂的地板面,很可能是在石柱上立矮木桩,在木桩上横木架,再铺设地板。这种下部留空的建筑,一则通风,二则隔潮,三则防虫蛇之害,被称为“干栏式”,把它应用于大型建筑,可以说是闽越人的一大创造。

3. 最先进的宫殿暖房。高胡坪甲组宫殿大殿的东边有一个砖砌的天井,是当时的宫廷暖房。暖房西边有四条并列的东西向陶管道,北边也有四条并列的南北向陶管道,东壁下还设有一条小型排水管道。在暖房的北侧东部又有一组回形的陶管道,专家认为是供暖设施,具有调节水温和水量功能。

排水管道

4. 福建第一井。在高胡坪甲组宫殿的后面,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发现一口汉代水井。这口井深7.2米,井中套有多节陶质井圈,每节井圈上都有四个相对称的小圆孔,保持井内水与井外水不断流通,保证了井水的清澈度。井底铺木板的技术经专家考证,是我国最早的实例。这口井的井水曾送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检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是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的为数极少、至今仍可饮用的秦汉时期水井,也是福建省发现年代最早的水井,所以有“福建第一井”“华厦第一井”之称。

“华夏第一井”

5. 最大的铧犁。遗址出土的铁器、兵器主要有犁、耙、铲、刀、剑、镞、矛、釜等,种类和数量都无与伦比。许多罕见的器具,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水平,一些先进的农具甚至在中原地区也属罕见,比如,一件硕大的铧犁重达15公斤,需四头牛才能拉动耕田;一件奇特的铁锯,齿轮清晰可辨,残长102厘米,宽3厘米。

6. 最大的空心砖。出土于下寺岗祭坛遗址,安装在去往祭台的台阶部位。泥质橙黄陶,长方形,空心。正面模印两条绶带串联四块玉璧形的主体纹饰,边框以菱形纹作为辅助装饰,长202cm,宽32cm,厚6cm,重122kg。


目前我国发掘出的最大的空心砖

7.陶器玉器。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烧制精良,造型别具一格,其中瓮、罐、盆、盘、钵、壶、盅、盒、杯、甑、缸、熏炉、提筒等与其他地区造型风格不同,是典型的闽越式陶器。这些陶器质地坚硬、花纹优美,造型独具匠心。

8.万岁瓦当。瓦当俗称瓦头,具有滴水功能又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闽越王城流行的是吉祥文字瓦当和云纹瓦当。考古发现一件较完整的泥质灰硬陶“万岁”瓦当,构图颇具匠心,艺术性很高。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标本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计592件。博物馆位于王城遗址东南侧,1999年正式建馆,占地面积1公顷,建筑面积4154.22平方米。博物馆基本陈列为《闽越史光》,展厅面积1316平方米,展出汉代金、银、铜、陶瓷等384件珍贵文物,贯穿闽越文化形态和汉城遗址的主线,以闽越民族、闽越王国、闽越王城和世遗宝地四个部分,逐级递进地讲述了一个古老王国的辉煌往事和厚重文化。馆内展厅采用沙盘展示,引进数字文物3D模型、多媒体投影、360°全息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

闽越王城博物馆全景

博物馆建筑布局严谨、规整,主次有序,重檐庑殿顶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气象,再现汉代闽越宫苑建筑的风采。无诸塑像,闽越王无诸塑像立于博物馆门前广场,塑像为石质立像,伟岸粗犷,气宇轩昂,再现了闽越王无诸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形象。

各地游客参观博物馆 (黄杰敏摄)

2022年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当地学生到古汉城博物馆参观。(黄杰敏 摄) 资料图片

门票:

免费,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

进入城村汉城遗址游览须在入口处凭身份证登记。

地址: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两千多年过去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这里依然保存着闽越先民的生存遗迹

来一次武夷山,一定要去一次汉城

站在城村汉城遗址上

穿越沧桑岁月

触摸二千多年前的文化脉搏

探访古老村落

重温村落历史,感受岁月里的温柔

来源:闽北日报综合中国武夷山、大武夷文旅、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