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环带·探秘大武夷④ | 寻芳五夫,朝圣朱子

2025-04-10 15:28:04 来源: 闽北日报综合网信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人民政府、福建画报、武夷山旅游 作者:


五夫朱子理学小镇~

五夫镇

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

始建于晋代中期

自古有“邹鲁渊源”之称

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镇上仍保留着兴贤书院

紫阳楼、朱子社仓等

30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

成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历史实物

五夫也成为瞻仰朱熹、研究理学

体验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重要基地

2010年12月,五夫镇被列为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穿行在古意盎然的街巷中

耳畔仿佛还有当年孩童诵读朱子家训的余音

五夫镇古称五夫里,其历史可追溯到晋代,有一蒋姓族人朝官五刑大夫,“五夫”由此得名。理学宗师朱熹 14 岁起定居五夫,从学、著述、授徒、生活近 50 年,创立朱子理学,成就了五夫理学之邦的美誉,使五夫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

五夫朱子理学小镇 (邱汝泉 摄)

五夫素有“白莲之乡”的美誉,种植白莲历史悠久。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大将查文徽驻守五夫期间乐食五夫白莲,并将之进贡皇室。而后直至清代末年,五夫白莲一直作为朝廷贡品。宋代朱熹年少在五夫读书时,有祝夫人煮莲教子的传说。

【紫阳楼片区】

紫阳楼片区景点是五夫镇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旅游景点,主要有朱子故居、屏山、屏山书院遗址、刘公神道碑、朱熹手植古樟、朱子灵泉等遗迹,是探寻理学文化渊源,感受理学教化的圣地。

【屏山书院遗址】

屏山书院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初为五夫刘氏家塾,学生以刘家子弟为主,兼收里间乡人子弟,就读不拘贫富,深得乡人拥戴。朱熹小时也在这里就读,后来又陆续在这里讲学、著述。

【灵泉】

在距五夫紫阳楼几百米的屏山一山崖傍老桂树旁,有一口古泉,其水汩涌潺潺、清冽甘甜。当年定居于此的朱熹便是饮啜着此水而成长。传说朱熹每遇到思绪繁乱时,只要饮用此泉水,就会茅塞顿开,思如泉涌,灵感不断,所以对此泉水非常喜爱。后来成名的朱熹就在泉水的石崖壁上亲笔题刻“灵泉”两个大字。如今这口流淌千年的灵泉,依然泉涌不断,即使遇上久旱灾年也未竭。也正因为朱熹的光辉印记,五夫人也尊称之为:聪明泉,并盛传读书学子多饮此水定能才思如涌,金榜题名。

【紫阳楼】

紫阳楼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定居近50年的旧居。绍兴十四年,14岁的朱熹遵父遗嘱,奉母安居此。因为朱祖籍徽州婺源有紫阳山,为表示不忘先祖,故名新宅为紫阳楼,直到绍熙三年举家迁居建阳考亭,共在这里居住了近50年。

【半亩方塘】

有人说,紫阳楼旁的这个方池,就是朱熹《观书有感》的“半亩方塘”。其实不然,这个地方原本是个水碓(duì),是当地百姓借用水力舂米的地方。因朱熹曾写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得许多地方望文生义,人为挖口池塘当“半亩方塘”,而忽略了这首诗的诗名《观书有感》。《观书有感》是朱熹在与范伯崇等人讲论经义后,突有顿悟、有感而发而作的一首借景诗,诗中的方塘是指书本,源头活水即指书中的知识,但作者在作诗时所借的景物却是取自眼前或周边的环境。可见,半亩方塘应当是朱熹诗中所借的五夫紫阳楼周边的莲池之景。现在的这个“半亩方塘”是为纪念朱熹《观书有感》这首千古名诗,让后人体会诗中深刻哲理而造。

【朱熹手植古樟】

古樟为朱熹16岁时所种。当时,朱熹义父刘子羽朱熹举行一个较为正式的成人仪式(古称弱冠)。仪式上,恩师刘子翚要求朱熹亲手种下一棵树,希望他能像种下的树一样,扎牢根基,汲取养分,茁壮成材。如今这棵朱子亲手种下的古樟已历经860余年,枝繁叶茂,树冠宽大,成为朱熹在五夫遗迹之活的见证。

五夫镇朱子雕像(王大鹏 摄)

【朱子文化园】

朱子文化园位于朱子学校一隅,是在朱熹诞辰880周年之际,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而建。园中半亩方塘寓意朱子理学如源头活水,活源毓秀,继往开来。

【兴贤古街片区】

兴贤古街是五夫镇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景点之一,全街自南向北,古时由七贤、双溪、紫阳、朱至、儒林、中和、籍溪七坊组成。

古街上半部街道,主要是乡贤、绅士、学者、官宦世家的宅第,故间建有书院、家祠、牌坊杂在其间。宅第建筑多数宽宏轩伟,庄重肃穆。街面幽静整洁,古意盎然。下半部街道主要是商家、手工业者,间有少量豪富宅第,故建筑多有商业店面,手工业作坊,茶馆酒肆等,街面显得繁华热闹,但亦多古风古韵,众多文化遗址变化坐落于此。

【朱子巷】

朱子巷为朱熹进入五夫的第一巷,民间俗称朱始巷,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时代,距今1000多年,朱熹刚定居五夫里之时,无论求学访友,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迈入古巷,杳杳足音,似与当年朱熹求学问道之音暗和,故名朱子巷,漫步其中,仿佛还能看见朱熹往来求学授业的身影。

【朱子社仓】

朱子社仓原名五夫社仓

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

为朱熹首创并命名的一个民办社仓

乾道四年(1168)春夏之交,闽北建阳、崇安、浦城一带因灾情十分严重,年成荒馑,饥民骚动。崇安知县诸葛廷瑞知朱熹之贤,诚邀他会同乡耆刘如愚共商乡里之救灾赈巢善举。朱熹力劝里中豪富,发家中存粟,以平价赈济灾民。同时,先后上书给继任建宁知府的王淮、沈度,请予五夫建仓。朱熹的惠政之举得到官府的支持,乾道七年(1171)八月,五夫社仓建成。邑人为了纪念先贤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社仓为朱子社仓。

五夫镇朱子社仓(吴心正 摄)

【兴贤书院】

兴贤书院始建年代约在南宋孝宗朝

朱熹早年在此读书求学

书院为理学先贤籍溪先生胡宪建造,初为其隐居乐道、讲经授徒、兴贤毓秀之所。胡宪逝世后,宋淳熙八年(1181)朱熹南康军任满归五夫里,其间,为纪念恩师胡宪,扩建兴贤书院,亲书门匾"兴贤书院",并在此讲学传道。

五夫镇 兴贤书院 ( 资料图片)

【屏山世泽】

“屏山世泽”为大埠巷南侧路口门坊,从这条巷可以直通刘子羽、刘子翚兄弟的居所刘氏庄园。该巷取名大埠巷又名为大步巷,意为迈入此巷历练,能助力成人之后迈大步。

【跨街牌坊】

在五夫古街的北段,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沿街自街头至街尾,有规则地分别建有:“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紫阳流风”“三峰鼎峙”“三市街”“过化处”“安斯境”“承德处”“天南道国”“邹鲁渊源”等跨街坊门,每座坊门各具特色,牌坊都有石门臼与凹槽,是用于设置门板的门枢,以前每个牌坊都设有厚实的门板,每到夜里过子时,就逐个关闭,有很好的防盗或防匪扰的安全作用。

【民俗文化】

龙鱼戏

五夫龙鱼戏(肖文凤 摄)

五夫“龙鱼戏”原为“莲鱼戏”,始于五代,兴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原为乡人迎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俗活动。绍兴十八年,19岁的朱熹登进士后,乡人在“莲鱼戏”的基础上,添入“鲤鱼跳龙门”的内容,鼓励后生向朱熹学习。

龙鱼戏的表演过程分为“连年有鱼”“群鲤斗乌龙”“鲤鱼跳龙门”三个小节,每小节都由一幕幕连贯且具有故事性的情节组成,其中以“鲤鱼跳龙门”的寓意最为丰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五夫镇的古街穿梭,

在乡野漫步,

在万亩花海躬耕采撷...

你可以触摸那古镇的肌理,

感受活力的街道,

探访层叠的历史……

来源:闽北日报综合网信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人民政府、福建画报、武夷山旅游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