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探新 共鉴南平——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嘉宾考察侧记

2025-04-20 07:50:53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蒋雪娇 何丹烨 文/摄

四月的闽北,云雾缭绕,茶香四溢。19日,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迎来一批特殊客人。

“头一回踏入南平,就被云雾茶山迷得挪不开眼!这儿的生态茶园发展模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诠释得淋漓尽致。”站在层层茶垄间,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的董高伟连连赞叹。

作为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的嘉宾,董高伟与众多文旅专家、企业家代表们齐聚南平,探寻文旅融合的创新密码。

燕子窠生态茶园里,千亩茶垄绿意盎然。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这里是“三茶”统筹发展的鲜活样板。如今,基地创新种植模式提升茶叶品质,实现茶园与自然共生。走进“三茶”统筹馆,竹元素呼应茶文化,丰富的展品与互动体验,让嘉宾们沉浸式领略武夷茶韵。

“南平经验太值得借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东田说,“这儿不只是茶园观光,更构建起完整生态体系。游客、产业、居民生活相互支撑,这才是文旅融合新范式!”

在南平,科技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踏入寒泉精舍,厦门理工文旅学院副教授贺莹赞叹不已:“全国以孝道为主题的景点不多,这儿独辟蹊径,将前沿科技与孝文化深度融合,让传统美德以新颖方式浸润人心,意义非凡!”

寒泉精舍以孝文化为魂。嘉宾穿过仪门,在敬萱堂了解孝文化渊源;于慈心斋朱子母亲生平画卷前,聆听育子教诲。讲孝堂、藏书楼、思贤斋一路走来,全息投影呈现忠孝图景。寒泉精舍数字化展厅最震撼,依文献还原书院原貌,多媒体重现朱子与吕祖谦合著《近思录》盛景。光影变幻间,参观者仿若与先贤对话。

“五夫古镇遗迹是凝固历史,寒泉精舍用科技赋予文化生命力。”贺莹介绍,“数字技术将朱子‘孝亲忠道’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文化符号,让千年孝道在数字光影中重生。”

与寒泉精舍的科技感不同,考亭书院青瓦白墙满是古朴气韵。讲解员讲述朱熹理学时,复原讲学场景里,似有“格物致知”辩论声回荡。无限自在影视公司制片人白亮凝视朱文公雕像:“理学精神是文明瑰宝,考亭书院让传承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走进武夷·梦华录,仿若穿越时空。各式古建筑,让专家感受两宋人文鼎盛与烟火生活。当得知景区古建筑有水上打捞的宋代牌坊,还有异地复原建筑,白亮感叹:“南平像‘文化织补者’,把散落古建碎片串成文明项链,守护文明多样性。”

在建盏文创园、武夷山遇林庄园,专家们被“火与土的艺术”吸引。他们亲自体验制盏。浙江省湖州市湄公河旅游董事长鲍总在通过高倍镜观察建盏的微世界后,惊叹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建盏承载千年匠心!”

崇阳溪畔,66公里绿色漫游道蜿蜒。漫步或骑行其间,青山碧水相伴,清风拂面。嘉宾们感慨:“南平景点规划太妙!既分散客流,保障游览舒适度,又让人沉浸式感受文化底蕴。走在这儿,身心都放松,这才是理想文旅体验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罗光耀摄)

[责编:陈琳、吴文潇、徐俐敏]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