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旺:让科技服务“三农” 振兴乡村

2018-11-14 10:11:41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吴启荣


image.png

高允旺在田间地头上技术培训课

image.png

高允旺在田间传授竹荪技术 






高允旺在知道农户竹荪栽培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7年11月7日,顺昌县大历镇高级农经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高允旺告诉笔者说,“十九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我们山区打造一支政策水平高、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技术水平强的基层科技队伍,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高允旺,顺昌县科技特派员、高级农经师,从事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和竹荪栽培技术的研发应用33年。作为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人员,他深深体会到农业科技对发展农村农民产业的重要性。

从2001年起,高允旺主动请缨,被县里下派任科技特派员,至今连续做了六批的科技特派员。

上个世纪90年代,顺昌县大历镇就有不少农户开始种竹荪,销路不错但产量偏低,菇农们期待更好的技术和更高的产量。“我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出于一名经管干部的责任感,高允旺暗下决心。他一头扎进了对竹荪种植高产问题的探萦。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追着农民干,不如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为了掌握竹荪栽培的技术,高允旺利用科技特派员机制这个平台,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创办南平首家竹荪技术研究所,从事竹荪栽培技术研究,自选《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课题,一方面向市县专家学习、菇农取经,一方面自己动手干,终于摸索研发了一套利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竹荪的“三增加、建堆发酵”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竹制品企业的废弃物竹屑为培养料,延伸了竹产业链,增加毛竹附加值。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省市食用菌专家组评审,亩均产干品100公斤,最高达170公斤,比传统种植翻一番,达到国内竹荪种植先进水平。他和竹荪种植新技术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食用菌》杂志发表。从此他与竹荪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了当地的竹荪“土专家”。

由于成功地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菇农们一传十、十传百,引起省内外同行的反响,纷纷来人取经或来函索取技术资料。由于竹荪栽培产量高、价格好、有钱挣,不仅带动顺昌县农民朋友致富,还辐射到周边县市。

近年来,高允旺跨县市、跨省传授竹荪栽培技术,足迹遍布4省16个县市的70多个行政村。接待了各地一批又一批取经人员,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6至8期,发放资料300多份,受众达500多人次。科特派惠农连万家,农民得实惠,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他为“高老师”。目前每年推广应用竹荪栽培新技术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亩均增收800元,为农民增收2400万元。

2014年以来,福建省科技厅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行动,整合高校院所科技资源,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与创业,高允旺连续被选派任顺昌县科技特派员。南平市在此基础上,组织优秀科技特派员担任“科技扶贫专员”,2015年,高允旺被市里作为南平市第二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科技人员,跨县被选派到浦城县濠村乡任“科技扶贫专员”,为这个乡及浦城县竹荪发展出了大力。

作为福建省一名优秀志愿者,高允旺还牵头组建了一支由9名土专家、田秀才、返乡青年组成的福建省首支“农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传播科普知识。

“有十九大的精神引领,农村下功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服务“三农”的科技队伍,精准脱贫的路子就一定更宽广。”作为一个长期在山村服务的技术人员,高允旺十分欣慰。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