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日前,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土地流转工作专班成员赴建阳区调研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图为徐春晖局长在建阳区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南平市建阳区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水吉镇吉甜家庭农场桔柚果场基地查看省级示范社(场)建设和农业生产情况,对当地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图为徐春晖局长在建阳区水吉镇吉甜家庭农场调研)
调研组强调,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要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作用,整合支农资金,落实落细用地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细化方案,针对农业企业抵御风险防控较弱,出台相应保险政策,降低农业企业的风险,鼓励经营抛荒耕地,加大对设施农业、小微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企业适度规模发展的积极性。二要培育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同时,鼓励建立原料基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鼓励农村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发挥示范效应,通过转包、转让和租赁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有效转变农村土地流转的自发、无序和低效局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向规范化发展。三要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坚持“因村制宜、尊重民意、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原则,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属地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健全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有效发挥全市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介、招商、交易等功能。四要创新机制,多方推进。加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引入农业保险,引导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时投保,一方面为借款人提供征信支持,另一方面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分散承贷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各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通讯等设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造农业项目用地基础设施,使项目用地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达到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农业用地要求。
(图为徐春晖局长在建阳区水吉镇吉甜家庭农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