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激活产业澎湃“向新力” 南平优秀数字项目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2024-05-27 10:26:02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记者 汤文娟

闽北日报讯(记者 汤文娟)24日至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数字福建展馆内,南平参展项目在主参观路线上“C位”亮相,让参展嘉宾感受到数字南平的创新活力。

“看产业、找技术、搜人才、配资金,我们的平台能够为需求方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在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展位前,福建南平数字城市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祥堃正在认真向参展嘉宾介绍项目。

项目展示屏上,南平市竹产业图谱犹如一张地图,清晰展示全市竹产业生产要素资源分布情况,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功能模块整齐分布,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用醒目的颜色区分产业链的各个节点,黄色的‘竹机械’模块表示此项为补链节点,绿色的‘竹林下经济’模块表示这里是拓链节点,还有诸多蓝色的‘竹种培育’‘竹创新业态’‘竹数字化’等模块,表示这些都是强链节点……”陈祥堃告诉记者,聚焦南平市“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去年,我市依托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团队,以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成果OpenKS算法技术为支撑,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市县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我们将OpenKS技术与南平的产业数据相结合,构建了产业链‘强补固拓’分析、靶向企业推荐等一系列模型算法,从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维度,为企业主体、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人才提供综合服务。”陈祥堃举例解释,去年我市一家竹企需要申请户外竹地板的防腐防霉技术指导,通过使用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快速精准地匹配到了相关需求专利,在专利检索报告的指引下,企业成功对接到了专利权人,为企业生产创新找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围绕‘四链融合’,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以‘数’赋能,通过摸清产业链、嫁接创新链、导入人才链、融合资金链等服务,不断培育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陈祥堃介绍,如今,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已初步显现,收获了产业链上企业的好评。依托平台功能,已为南平8条主导产业链开展“产业体检”工作,形成“产业体检报告”,共梳理出本地企业1616家,行业关键技术101项,本地人才1090人,行业投融资14.48亿元。“我们立足南平竹产业优势,在800多家竹企试用推广该平台,希望通过在竹产业的应用,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升平台的影响力。”陈祥堃说。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助企业发展加“数”跑,参展的另一个项目——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项目则为企业发展添“绿”力。

“我们平台以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通过安装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等设备,实现实时动态监测预警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峰会期间,不少工业企业领域的参展嘉宾被我市展出的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项目吸引,福建武夷碳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家毅结合屏幕上的工厂模型向大家耐心解释。

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2022年11月由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搭建。

“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设备和操作,实现虚拟和物理世界同步。在此基础上,平台能够实现碳排放的精确预测和优化策略制定,为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王家毅告诉记者,不久前,公司与南平铝业开展合作,将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项目应用于电解铝环节,“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所需,为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破题,实现高效监测与准确核算。”王家毅说。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将在现有的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基础上,增加基于ISO14067标准的碳排放核算功能模块,形成碳排放直测与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计量能力,使两种计量结果可以相互校验,这不仅有助于提供更精准的企业碳排放计量依据,还为碳交易提供更可信的数据支持。

加“数”前行,向“新”出发。“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征程上,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数字化在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强化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应用,用数字激活发展的澎湃‘向新力’,持续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市科技局局长、数字发展中心主任谭树龙说。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