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晋江当老板——三位创业者的追梦故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首《爱拼才会赢》唱出了晋江人的胆识与格局。开放包容的晋江,发展越来越好,逐渐成为许多“新晋江人”追逐梦想的热土。记者在晋江采访到了返乡青年、台湾青年和外国客商等创业者,从他们身上微观晋江,微观“晋江经验”。
返乡创业守“福根”
——一位“新梧林人”的乡愁守望
“今天走了梧林哪儿?走到我们大榕树下了吗?”11月28日,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戏剧周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热闹之中,梧林南洋咖啡铺老板蔡灿艺又忙碌起来,一边精心泡制着咖啡,一边热情地当起了导游,为游客们讲述着梧林的点点滴滴。
蔡灿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不务正业的咖啡铺老板”。作为地道的梧林人,他却自称自己是“新梧林人”。原来,他早年外出创业,有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而这小小的咖啡铺,是他返乡开创的新事业。对于助力家乡的发展而言,他说:“这才刚刚起步。”
一家咖啡铺,承载的是蔡灿艺无法割舍的一抹乡情。
“祖辈们当年背井离乡,长年漂泊在南洋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尽管岁月漫长、路途遥远,但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牵挂着家乡。这里,是他们生命的‘根’。我作为梧林的子孙,有责任守护好他们心中的‘福根’。”蔡灿艺介绍说。
时光回溯到晚清时期,梧林这片土地上的不少先辈们,因生活所迫而选择“下南洋”。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凭借着骨子里那股“爱拼才会赢”的拼劲,在南洋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抗日战争的硝烟无情地弥漫开来,祖辈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打拼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无偿捐献给国家抗战;当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们又投资实业、捐款捐物,回报祖国、反哺家乡,用实际行动诠释深沉炽热的“家国情怀”。
祖辈们的情怀,深深地影响着蔡灿艺。
“我回到家乡,不仅是为了守护这片历经岁月沧桑的古厝洋楼,更是为了传承祖辈们留下的精神品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梧林人的‘福根’。”蔡灿艺说。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持续推动和乡贤的大力支持下,梧林这个曾经沉寂的传统村落,也迎来了新生——古厝修缮如初,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游客络绎不绝。
家乡的变化,蔡灿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也以咖啡铺为窗口,讲述着梧林人的传奇,续写着梧林人的故事,让“福根”把根扎得更深……
启示
返乡创业青年蔡灿艺,让我们看到了华侨文化中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桑梓情结。晋江的发展、梧林的“重生”,离不开华侨们的大力支持。在新时代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更好地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要更加重视发挥华侨资源的作用,鼓励更多像蔡灿艺这样的华侨后裔利用人脉、资金与创意,激活家乡的文化活力与经济潜力,让华侨与家乡的情谊在发展的浪潮中传承不息。
扎根梧林搞文创
——台湾青年蒋璧菱与“滴宝”的故事
滴水兽,这个在梧林古厝屋檐上默默蹲守了100多年的“滴水狮鱼”,近来开始逐渐“苏醒”——在台湾青年蒋璧菱和妹妹Amy的创意之下,它化身“滴宝”,成为闽南文化的“代言人”之一。
“滴水兽是闽南乡村建筑上别具一格的出水口装饰,常常被设计成鲤鱼或狮子的模样,有遇水则发、滴水生财的吉祥寓意。”11月28日,蒋璧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对滴水兽这一闽南文化元素的喜爱之情。
三年前,蒋璧菱和妹妹怀着对未知的憧憬踏上了晋江这片土地。初到之时,就被五店市传统街区那成片的红砖古厝深深吸引。“这里的古厝和我们台湾老家的房子非常相似,在这里能感受到家的亲切和温暖。”蒋璧菱认为。
一个多月前的一次机缘巧合,蒋璧菱来到了梧林。踏入这片古老的村庄,那些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洗礼的闽南古建筑群依旧保存完好。在这里,建筑文化、南洋文化、闽南文化和家国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不仅如此,村里文创、非遗、影视、研学等平台一应俱全。这些,让蒋璧菱和妹妹有了停下来、留下来的强烈愿望——她们想要在这个“第二故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那些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动人故事。
令蒋璧菱深感惊喜与意外的是,当梧林人得知她想要以文创为媒讲述梧林故事时,伸出了热情之手、拿出了十足诚意——不仅为她提供了一间地理位置优越、人气旺盛的店面,还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周到服务。
现在,蒋璧菱和妹妹已经精心创作出“滴宝”系列故事,并巧妙地将滴水兽元素融入杯垫、胸针、雨伞和扇子中,让这些原本平凡的物件有了文化之魂。
“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惊喜。真的没想到,我们的‘滴宝’会深受大家的喜爱,其中还有不少外国游客。”蒋璧菱说着,拿出了她的手账本,上面记录着她在这里经历的有趣故事,“我们会继续以这种方式,传播推广优秀闽南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启示
晋江,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求贤若渴的人文关怀,成为了许多像蒋璧菱和Amy这样怀揣梦想的台湾青年的逐梦港湾。闽台一家亲,两岸文化同根同源,蒋璧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以开放包容之心广纳天下英才,特别是要学习借鉴台湾的先进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留在晋江“卖鞋子”
——韩国客商尹相汉的晋江情缘
“我爱拼在晋江,这里有值得我学习的人与事。”11月28日,韩国客商尹相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在晋江生活20年,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尹相汉一直以来都十分喜爱中国。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是在2000年7月,当时他刚满26岁。“我来到中国自费找到了一所私立小学,跟着一群8岁的孩子做同学,学拼音a o e……”尹相汉笑着回忆起自己与中国结缘的过往。
四年后,尹相汉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他是一名“生意人”,帮助韩国公司在晋江寻找价格低廉但质量合格的鞋材供应商。这次的接触,让他深深感受到了晋江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晋江像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无论是这座城市本身还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尹相汉感慨道。他在采购过程中发现,当时晋江市面上的不少鞋材材质都不尽如人意,但他能感受到当地企业在努力追赶市场的步伐。“那时我就坚信,假以时日晋江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果不其然,短短20年间,晋江已成长为中国的“品牌之都”。
“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晋江人始终保持着那份拼搏的精神。”尹相汉认为,像安踏,从一家小企业起步,不断坚持、不断投入,一直在下决心把企业做到最好,着实令人钦佩。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他,促使他辞去了韩国的工作,决定留在晋江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不久之后,他成立了泉州市雨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专注于鞋材的进出口贸易。
多年来,尹相汉作为晋江与韩国之间的一座“贸易桥梁”,事业越来越顺利。他介绍,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晋江制造的产品在韩国市场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在韩国市场上,每100双鞋子中就有60双来自晋江。
展望未来,尹相汉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尤其看好晋江的发展潜力。他认为,敢拼会赢的晋江,将会创造出更多可能。“等我的孩子们长大了,我还让他们到中国,到晋江,体验这里的文化氛围,学习中国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
启示
尹相汉在晋江的成长与成功,有赖于晋江坚实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晋江的传统鞋服产业之所以能够走向国际市场,与晋江企业的专注和实干精神密不可分,也与外国客商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正是这份“踏实”与“坚持”,这份开放与共赢,让晋江成为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名字。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