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星村村茶人顺势而为,让一片茶叶带出一片产业——“三茶”统筹 星村更“兴”

2024-12-02 07:23:05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采访组

1日,武夷山星村村,成片的茶园绿意不减。茶园里,被深翻过的土壤,覆盖着野草与豆荚,为茶树的春日萌发默默蓄力。在大坪洲生态茶园的漫步栈道上,几名游客围坐品茗,在冬日暖阳里惬意畅谈。

“我们依托陈宗懋院士、廖红教授团队的科研力量,构建起涵盖施肥、病虫害防治与管理的茶园‘生态链’系统,并借助物联网和监测设备,实时观测茶叶生长、合理安排生产。”大坪洲生态茶园主人、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

方舟说,如今星村村新一代茶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种茶、制茶与售茶模式,而是与时俱进,努力尝试生态种植、科技助力、茶文旅融合,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统筹发展,让一片茶叶,更好地“成长”为一片产业。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星村村,这个武夷山的产茶大村,有连片的茶园茶山,年产茶叶质优,是武夷岩茶的集散地,享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美誉。

茶,是当地人的“共同语言”,更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凝聚着三代茶人心血的“永生茶业”,见证着星村村从“茶叶”迈向“茶业”的深刻转型。

“1985年,为提升村集体与村民收入,我外公、时任村支书的游永生承包下九曲茶叶精制厂,开始探索岩茶产业。”方舟娓娓道来,“随后,母亲游玉琼接力,尝试以科技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时代变迁,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游玉琼接过话茬,“以前采茶制茶全凭人力,萎凋、揉捻、初焙……日夜连轴转,稍不留神温度高了、茶闷了,工夫全都白费了。”

能否解决采茶制茶工序的现代化难题,事关企业乃至产业的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游玉琼就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人力短缺,成本变高,茶厂转型势在必行,‘机器代工’就是我们的出路。”游玉琼率先引入国外先进采茶设备,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她受大米色选机启发,改造研制出武夷岩茶色选机,并通过省级茶机新型设备验收。同时,她坚守传统工艺传承,通过自主研发毛茶流水生产线与武夷岩茶精制生产线等,让传统技艺留得下来、传得下去。

方舟领着记者走进制茶生产车间,车间内机器运转,茶香袅袅。工人们运用智能色选机,对茶叶进行着精选、除杂等精制作业。

“改变,是为了产业更好地发展。”具备大数据分析专业背景的方舟,正用其所学探索茶产业“未来之路”。近期,他与广东、浙江等地科创企业对接,探索茶叶在装饰、文创与绿色碳汇等领域的应用与开发。

今年运营的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串联起星村村的茶山茶园、茶厂茶庄,车辆与骑行者穿梭其间,仿若画中行。

“你看,我们曾经的茶园变公园、公园变景区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方舟介绍,在大坪洲生态茶园,设有武夷岩茶非遗体验馆,人们在那里可以领略岩茶历史,体验制茶乐趣……

“现在做茶的幸福感,真是越来越强了!”游永生感慨,像他这样的老一辈茶人,也在共享着茶产业发展的新成果。

在星村村,“三茶”统筹的理念,不仅在“永生茶业”的三代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引领着整个星村村的茶产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星村有茶,待君来品。这座古老而又活力焕发的产茶大村,正以一叶之翠,催生产业繁花,从一片茶叶迈向一片产业,让这一缕悠悠茶香,飘向更远方。

记者手记

在星村村,当地茶人说,茶为“通用语言”,而在记者看来,则是“无茶不星村”。星村村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

一业兴而百姓富,百姓勤而茶业精。在星村村,我们能看到当地为实现“茶园扩大绿量、产业提高绿质、产出增强绿效”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看到他们生态茶园的“绿色实践”、科技赋能的智慧制茶以及茶文旅融合的多元产业发展……

展望未来,不管是星村村还是整个武夷山,茶产业如何续写新篇章、绽放新魅力?如何进一步推进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战略,促进武夷茶的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发展?如何让传统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在传承中获得新生,使文化保持活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需一代代茶人顺势而为,持续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茶文旅产业健康发展,让茶产业更好地成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