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破冰”拓新局 产业“生金”筑新篇——南平绘就水产业价值转换新图景

2025-05-14 07:26:17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蒋雪娇 通讯员 魏佳

5月12日,福建南平水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以取水权为质押物,向福建省大红袍饮料有限公司授信4590万元,首批发放贷款2000万元。这是南平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落地,不仅破解了企业“捧着水源贷不到款”的困境,更标志着南平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全省水权融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范例。

破冰“取水贷”:

首创政策激活“水权金融”

南平坐拥闽江源头700余条河流,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6倍、全省3.5倍,水质常年稳居Ⅱ类以上,是福建首个“全域好水”设区市。域内的雷公口水库原水108项指标达Ⅰ类标准,富含钙、锶等微量元素;麻阳溪水源地植被覆盖率超95%,水体浊度低于0.5NTU,污染物近乎零检出。然而,长期以来取水权融资困难,致使优质水资源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转化为发展动能。

3月赴浙江丽水“取经”后,南平相关部门迅速行动:4月30日,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与市水利局联合出台全省首个《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通过“线上登记+线下备案”双轨制,构建了水权价值评估、抵押登记、风险处置的全流程闭环,首次将取水权纳入金融质押物范畴,实现了生态产品权益的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流通。仅12天后,首笔贷款落地,实现“水权”变“资产”的关键跨越,为全市持有取水许可证的取用水户打开融资新通道。

生态筑基:

护好源头活水育产业根基

好水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南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创新“巡河交水”制度:2085次巡河、371名河长离任交水,解决576个水问题,全域水质稳定Ⅱ类以上,守护住武夷山国家公园13.9亿立方米优质水源,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本底。

同时,我市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认证108项指标达Ⅰ类水标准,富含钙、锶等富含人体有益微量元素,为“武夷山水”品牌筑牢品质根基。成立水产业专班,密集出台《南平市水产业发展战略五年规划(2023—2027年)》《关于大力推进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以及水、果汁、茶等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构建“武夷新区核心区+县域特色区”的“一区多点”产业布局,绘就产业发展“路线图”。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水生态银行”试点县——光泽县,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整合全域水资源资产,以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水环境治理投入与资源开发收益的良性平衡,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

强链补链:

从“一瓶水”到“水生态”的蝶变

“首笔‘取水贷’的落地,正是南平强链补链的缩影。”市水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红袍饮料公司依托雷公口水库优质水源,贷款用于“大红袍饮用水项目”建设,同时更新改造3条智能一体化包装饮用水生产线,投产后年产能预计35万吨,并借厦门航空、东方甄选等渠道辐射全省,构建“水源地—生产线—市场”闭环。

在武夷新区6800亩水产业园,麻阳溪引调水工程每日输送27万吨原水,华润怡宝等巨头加速集聚:华润怡宝两条生产线将投产;上游引进三达膜纳滤技术等项目,补齐包装材料短板;下游开发温泉康养、功能性饮用水等“水+”产品,对接元气森林、盼盼食品等企业,产业链向医疗用水、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农夫山泉茶饮料项目打破南平茶饮料产业空白,实现茶饮料零的突破,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年产能达39.77万吨,预计年产值10亿元。

南平以“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为纽带,推动优质水资源向多元化产品转化,实现从单一原始供水到生态环境价值输入的升级跨越:依托“五个一”优势产业基础,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举办钓鱼大赛、开发温泉康养项目、打造崇阳溪漫道体育赛事等,将优质水资源与文旅、康养、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水资源+”多元业态,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动能。

服务赋能:

政策“组合拳”护航产业升级

政策牵引上,建立“链长+链主+专班”“指挥部+公司”机制,出台《南平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招商引资、技改升级到人才引进全流程扶持。金融创新上,除推出首笔“取水贷”外,武夷新区供水工程已向农发行申请1.2亿元贷款支持,逐步形成“水务集团试点—重点项目突破—全域推广”的金融赋能模式,为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活水”。

招商攻势同样亮眼。今年以来,南平已累计开展51场走访乡贤、召开座谈会、推介会等活动,走访北京科拓、纳微科技等22家企业,会见四川兰纳健康、青华科技等15家企业;签约武夷新区天峰山泉、华茗园大红袍科技园等4个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同时,借“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览会”推介15家本土企业,推动水务集团大红袍公司与厦航等企业合作,拓展代加工市场,国企竞争力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

让“生态水”涌流“金山银山”

如今的南平,水产业已呈蓬勃之势:2024年水(酒)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62.6%。2025年一季度水(酒)产值9.46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8家,产值9.3亿元。吸引了农夫山泉、华润饮料、中石油武夷山水、三达膜等企业投资兴业。

更长远的规划正在铺开——二水源引调水项目的水库已纳入《南平市水网建设规划》,正积极对接省水利厅,争取将项目列入新一轮国家中型水库名录;五福溪水库、葫芦山水库等纳入国家规划;福建省武夷新区供水系统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水土保持与环评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未来优质水源的“动脉”将更畅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闽江源头,南平以水权改革为笔,在生态价值转化中挥毫:护水固本守好源头碧波,用水兴业激活资源潜力,融资破冰、生态变现畅通转化路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三措联动,让生态优势蝶变为发展胜势,使闽江源头活水化作“金山银山”致富甘泉,这正是“两山”理念在闽山闽水间的生动实践。

[责编: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