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邵武市坊前村一位返乡青年的共富梦
眼下正是水稻制种插秧的关键时期,在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的高标准农田里,100多名村民抢抓农时,在田间忙碌穿梭,拔秧、搬秧、插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返乡青年巫自伟也是其中一员,身着工装、皮肤黝黑的他今年制种300亩,带动村民制种2000余亩。
1985年出生的巫自伟曾经在外辗转多年,2020年春天,他回村租赁了30余亩田,加入新农民的行列。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田里长大,所以我要回到农村。”
“由于缺少种植技术和专业知识,年底一算各项收支,亏了。”巫自伟意识到,种地并没想象中那么简单。第二年,他开始向当地的种植大户“取经”,报名参加相关农业培训,还到周边制种县市学习。
2022年,巫自伟和朋友一起租赁了100余亩土地,开始一年劳作。巫自伟说:“那段时间,我有空就往田里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关注着田里的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们精心地耕作下,这一年迎来了大丰收。
“现在,在家种田就能有可观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心里踏实多了”。巫自伟说,“我主要是种植天优1号、2号、3号,每亩产量可达400至550斤。9月中旬收割后,天力种业等十几家种业公司会来驻点收购。”
村里人一开始并不看好巫自伟,认为这个“80后”下田是三分钟的热度。没想到他越干越来劲,不仅很快学会了田间管理的技术要领,还操作起了各种农机。
在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巫自伟陆续购置了开沟机、起垄机等专业化农用机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每亩农作物产量同比增加了20%左右。这些“高大上”的农机,让他成为了附近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为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巫自伟不仅聘请周边村民到田里务工,也鼓励群众加入制种行业,他毫无保留地将“秘诀”传授给乡亲们。“跟着他学了不少技术,种田的效益提高了,干活也轻松多了。”村民对这个年轻人打心底里佩服。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只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让农业迈向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巫自伟憧憬道。
□肖琳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