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正是“菊黄蟹肥时” 食蟹更要重健康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秋天正是螃蟹黄满膏肥的季节,无论是清蒸大闸蟹的扑鼻鲜香,还是蟹黄拌面的浓郁口感,都让人垂涎欲滴。不过,在尽情享受这份鲜美时,也不能忽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如何科学挑选、合理食用螃蟹,才能真正做到“蟹”逅美味,吃得健康呢?
选“材”有方
10月20日,笔者从延平区胜利农贸市场了解到,大闸蟹正于近期陆续上市,但尚未达到销售高峰期。部分售卖大闸蟹的摊位上,公蟹每只大约三两(150克),母蟹的重量则在二两半至三两(125克至150克)之间,售价随蟹的大小和品质有所不同,公蟹约为每斤40元至45元,母蟹则在每斤65元至75元。蟹黄丰富的母蟹深受消费者青睐,但个头较大的三两蟹目前价格仍较高。一位商户表示,有需求的顾客可以先购买二两半的母蟹,满足口腹之欲。
一水产摊位的商户则建议,挑选螃蟹时不应只看大小,还需关注其新鲜度和活力,选择蟹壳色泽光亮、腿部没有残缺,且动作敏捷的螃蟹较为理想,具备以上特质的螃蟹肉质通常更加鲜甜。
看来,想马上品尝美味,喜欢蟹黄浓郁香气的人建议选择母蟹,而喜欢肉质紧实、口感弹性的人则可以购买公蟹。此外,为确保食用安全,应优先选择正规市场商户购买螃蟹。
品味有道
螃蟹的多种吃法中,清蒸无疑是最能保留其天然鲜美滋味的方式。将吐过泥沙的螃蟹刷洗干净,隔水蒸制,等待20到30分钟,就能有效杀灭蟹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同时锁住蟹肉的鲜嫩和营养。此外,在蒸蟹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不仅有助于去腥,还能中和螃蟹的寒性。南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师陈繁建议,蒸制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可能无法完全杀死寄生虫;也不应过长,以免蟹肉变老、蟹黄外流,影响口感。
在享用螃蟹的过程中,佐以姜醋汁或温热的黄酒能够进一步提升美味的体验,姜醋汁还可以中和螃蟹的寒凉特性。“紫苏汁也是不错的选择。将紫苏叶捣碎榨汁,能丰富风味,《中医药典》中还记载了紫苏‘解鱼蟹毒’的作用。”陈繁解释说,这些搭配不仅可以调和味道,更有助于保护脾胃,平时容易胃寒的人群更应选择温性食材来中和螃蟹的寒性。此外,吃螃蟹前后尽量避免饮用冰镇饮料,以免加重寒气对肠胃的影响。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解毒、补阴益气的功效。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适量食用能够起到滋补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则可能引发肠胃不适。陈繁特别提醒,脾胃虚寒、易腹泻的人群在食蟹时应格外注意“适量”,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中医还有一些传统的食物禁忌,比如螃蟹与柿子同样作为秋季盛产的食物,不可同食,因为柿子中的鞣酸会与螃蟹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可能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出现腹痛腹泻问题。此外,若螃蟹与茶同食,也可能因茶叶中的鞣酸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加重肠胃负担。因此,在享用美味蟹肉的同时,要避免与这些食物搭配食用。
食蟹有度
尽管螃蟹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蟹黄和蟹膏更是营养丰富。但其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引发健康问题。陈繁提醒,有高血脂、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大量食用蟹黄和蟹膏无异于“点火”,容易诱发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她解释道:“当摄入过多高胆固醇食物时,人体会分泌大量胰液用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如果胰管引流不畅,就可能导致胰酶堆积,消化胰腺自身组织,引发急性胰腺炎。”因此,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一定要适量。
此外,螃蟹含有较高的嘌呤,对痛风患者来说更是一大禁忌。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摄入螃蟹后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等症状。为此,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螃蟹,或者在控制血尿酸水平的前提下谨慎少量食用。同时,应避免与其他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贝类同食,以防进一步加重病情。民间有“螃蟹性寒,黄酒性温,故而二者要同食”的说法。陈繁特别提醒,要避免食蟹的同时饮酒,尤其不能喝啤酒,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尽管螃蟹美味且富含多种营养,但也不应过量食用。陈繁建议,老年人和儿童要适量食用。她还提到,过量食蟹可能会引发胃肠不适,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些问题在有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在享用螃蟹的同时,还需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为了避免营养不均衡和脂肪摄入过多,食用螃蟹时可以搭配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有助于均衡营养。此外,在餐后可以适量吃些水果,但应避免过酸或寒凉的品种,如柑橘类水果和西瓜等,以免加重对肠胃的刺激。
秋季品蟹,讲究的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合理的饮食方式。无论是传统的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营养学,均提醒人们要适量适度,谨慎搭配,以保证身体健康为前提。“爽口物多终作疾。”陈繁说,“再美味的食物也需控制摄入量。”面对秋季螃蟹的诱惑,保持清醒和节制,才是长久的健康之道。(张俣辰 唐雯晖)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