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国家标准让生产有标可依
一年一度的武夷岩茶大面积采摘初制已基本结束,一些消费者对鉴别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武夷岩茶多有疑惑。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有关武夷岩茶的知识,日前,武夷山市科协副主席、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专门对此进行了介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国英介绍说,像茶叶这样涉及到感官的产品,必须备有“国家标准样品”。武夷岩茶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国家标准实物样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02年起,由武夷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指导按照国家标准委立项批准的研制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物标准样。2004年、2006年、2009年、2014年相应完成了五批次武夷岩茶实物标准样的复制工作,为武夷岩茶感官品质提供了等级判定依据。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实物标准样监督企业生产,确保了茶叶等级标称规范。
“武夷岩茶在生产上严格按照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武夷岩茶产品按国家标准分为五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丛和奇种,大红袍产品的国家标准规定了产地、工艺和质量等级,没有规定用某单一茶树品种。”刘国英说,“武夷岩茶国家标准8.1检验规则条款中规定,‘生产和加工拼配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量为一批,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应相同’。可见,在大红袍的生产工艺中,拼配是正常的必备工序,允许使用武夷山的各种名丛和优良品种,只要质量上符合国家实物样标准(母树大红袍都不是单一的品种)。”
事实上,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中对大红袍产品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大红袍的质量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共三个等级,没有所谓的三级大红袍。武夷岩茶的等级鉴定必须以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物样为参照依据,以验证企业所标称的等级符合要求。
刘国英介绍说,武夷岩茶在产品风格和品质特征上,不仅受到品种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山场环境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武夷岩茶是产品风格最多样化的茶类。炭焙是形成武夷岩茶工艺特征和产品风格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岩韵和形成武夷岩茶特色风味的关键工艺。不同的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火功有不同的要求,有低火、中火、足火等不同类型。
另外,针对市场上对大红袍和肉桂的种种说法,刘国英说,在武夷岩茶产区和主销区,同等级大红袍和肉桂的售价基本一致,甚至同等级的肉桂还有高于同等级的大红袍的情况。
通过多年发展,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及茶企的共同努力下,武夷岩茶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已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竞争力。为进一步规范市场,有效提升“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效益,武夷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武夷岩茶质量。国家标准规范了武夷岩茶,在此基础之上,岩茶的品质得到了明确区分,武夷岩茶的生产有标可依。同时也为购买武夷岩茶提供了信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