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源·文旅胜地 | 政和赤溪廊桥话风韵

2022-03-11 10:30:00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罗小成

政和山水神秀,境内群山环抱,绿水回流,风光绮丽, 独特的洞宫山脉构建了 ,山岚起状,连绵蜿蜒的地理位置和亘古的闽越文化相融,到处充满着令人惊叹不已的神奇色彩。

夏末的一天,《政和廊桥》编辑组的同仁到赤溪村采风。汽车沿着崎岖公路慢慢穿行,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各色种类、形态各异的树木,树叶异常繁茂,有的像盘龙,有的像班暮的老人,有的像清秀而挺拔的小伙子。盘根错节的大树丛边,大大小小的岩石掺杂其中,整块整块未经削割,显得有凌有角,汩泪清泉从石缝泄流而下,水质清亮透明。这里的山最绿,水最清,天最蓝,空气最清新。一路上,除了随处可见的山涧、溪流、瀑布白的红的、紫的不知名的小花也在大树丛中随意探出头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到了赤溪村,放眼单夫.赤深汉摇着尾巴向东奔流而去。顺水远眺,一座气势不凡,极具特色的木拱廊桥横亘在溪流之上,只见郎屋顶瓦片鳞叠平整,高低起伏 极像一条长长的水波浪,这座木拱廊桥叫赤溪桥,它的拱跨交错叠架,凌空飞跃,这不就 是一道道彩虹?那桥屋,如廊如厝,如山如峰,如娱松,如卧蚕。这种如桥似屋的独特建筑,形似宋代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但与之相比,闽东北的虹桥技术已从汴水虹桥的捆绑结构发展为榫卵结构,造桥工艺明显提高,桥面上还加盖了精美的桥屋,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的创造。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在他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桥梁卷》中 称:“木拱廊桥可以说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

千年古村赤溪,其开基始祖颜虬松是政和五大开拓者之一,系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第八代裔孙。当年他经过赤深时,见其峰恋挺秀,溪水蒙洄,林木葱郁,泉声咚,万分惊奇,以为“唯此可以家焉!"于是他便定居赤溪,其子孙繁衍至今已有四十余代。在村中的颜氏宗祠里,至今完好的保存颜真卿的族谱《鲁国序谱》和一条距今1100多年的颜真卿所佩玉带。踩着先人的足迹在村中的石径漫步,温暖的阳光照着斑驳的桥身赤溪桥显得更加静穆与沧桑。桥两端的两岸是一大片百年树龄的古柳杉和珍贵的红豆杉,它们默默地陪伴着赤溪桥,共同见证着赤溪人的风雨历程。微风吹拂,赤溪桥宛若一位的老者,低语诉说着日月升沉、星辰交替。一株枝繁叶茂树龄和桥龄一样长的老桂树,静静立在桥的东侧。多想在每年八,月丹桂飘香的时节,邀三五友人伴坐在桥上,闻醉人花香,赏赤水的美景,或垂钓戏鱼,或把酒赏月,如此妙不可言的风景,真是此景不应天上有,人间更应增几色。

走在这古老的木廊桥上,只见桥内有廊屋十三间,木梁九檀四柱,桥面通道两侧设长板凳,桥中心部七间为木拱架结构,北端和南北名三间为地面引桥。桥中亭东向设神龛,祀视观音菩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村民要到桥上拜祀瞻仰。廊辟上前人的题墨,由于年代久远,廊壁斑驳霉坏,字迹显得模糊不清,但字里行间仍依稀可见当年这桥上曾有过的才子佳人故事。桥两侧外辟封钉的风雨板,上层风雨板上开启的小窗形状各异,有圆形、桃形、瓶形、折扇形、芭蕉扇形、葫芦形、桃花形和如意形等。竖沟纹的风雨薄木板,斜支着指向桥下,为的是斜风吹落的雨水可顺此而下不侵入廊桥。可远远望着,它竟像纯朴村妇展开的百褶裙,灰褐的颜色里有一丝隐约的婀娜,雨珠沿此滴落时,桥底之下河面之上便排起一串串的晶莹,让人想到村妇少女时期,也曾这般轻盈剔透。 

望着悠悠白云静映在桥下的一潭绿水中,望着脚下厚厚的桥板被行人的脚板磨得凸显出粗粗的木纹,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细组重叠的历中镜头,我看到穿草鞋的古代木厅们,踏着晨光,肩扛着沉重的原木,艰难的行进在流水激溅的溪岸上,以他们的惊人的智慧与胆识,在险峻的深潭上构架起这飞虹的长桥。河滩上,几只水鸟凌空飞起,那优雅的姿势,使我不禁吟起:“关关雕鸠,在河之洲。窃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廊桥,对一个游客而言也许就是一种情绪。桥、屋、溪流、村落,以及周围的景物,拼接成这情绪的源头,为风景的美,也为历史的厚重。在没有见过廊桥之前,你无法想象这建筑的任何细节,小家碧玉或大气磅礴?或者它只是一座桥罢了。但是,见过之后,你的心里就有了答案。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廊桥历经几朝变迁,也逐渐减少了。从前遍及南方各地的廊桥不知凡几,而今全世界却仅剩贯木,廊桥110多座,多数集中在闽东北和浙西南这一小小的区域里。我很高兴自己就生长在这样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得以见那悠悠而稀少的廊桥,家乡政和有各类廊桥上百座,而贯木廊桥仅有7座,已是廊桥甚为集中之地了。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专题到政和拍摄《郎桥寻宝》真实记录了古廊桥的神韵和风采。

赤溪廊桥是边接上、下赤溪村的风水桥,地处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的闽浙边界,赤溪人将桥建在与此,成就了今天不凡的气势。穿行在古桥的廊屋中,触摸着斑驳的桥身,仿佛看见了二百多年前赤溪人挥斧就地取材修建桥的景象。在技术匮乏、民力不足的年代,他们运用精湛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越溪架桥,征服了自然。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这桥,凝聚了赤溪先民的勤劳勇敢和脱明才智,是赤溪颜氏族人繁衍发达的物证,事是赤溪之祖孕育了这座百年的廊桥。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水是文化的使者,桥因水而有灵性,而水因山而婀娜多姿。连绵不断的绿色山峦,百年古朴的赤溪桥,奔流不息的河水,萦绕着朵朵白色云团的蓝天,挥就了如梦似幻的山水廊桥,也绘就了大自然美妙的画卷。罗小成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050017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