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绿”中来 幸福河湖惠民生——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幸福河湖创建综述
近年来,我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涉水项目,深化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管理、河长制等多层管控措施,强化系统治水;推进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治水;突出城乡水资源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和乡村的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市水质全省最优,51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位居全省第一,治水成效凸显。
幸福河湖绕环带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到武夷山,叮嘱“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正式设立包括武夷山在内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
2021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新定位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平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实现省委省政府赋予南平的定位目标,我市通过深入调研,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做法,以国家公园红线为基准线,在1001.41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外,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保护发展区域,既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
用“环带”这个“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防治国家公园生态“孤岛化”。环带建设既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南平探索,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南平实践。
保护生态,水是核心,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河”伟大号召,推动五星级河流创建,让河湖治理成果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2022年8月,我市成立市级幸福河湖促进会。
▲富屯溪流域邵武市拿口镇段,人水和谐、天水一色。
今年3月,省幸福河湖促进会领导到我市调研时提出,创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是创新之举,也是全域治水、统筹治水、系统治水新方略,南平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要围绕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专项调研,谋划项目,做好服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落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对南平提出的“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大做强茶、文旅、康养等产业,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布局,省、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联合聚焦环带建设和“水+”产业发展要求,开展专项调研,谋划项目,制定环带全流域星级河流创建规划,全面诊断环带内河流的健康状况,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工作,动态掌握河湖的健康和幸福状况,提出创建路径和措施,保护好环带全流域优质水资源,全面提升环带内河流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实现富民惠民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示范区。
▲富屯溪风光(章荣华摄)
在首届全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幸福河湖评价中,我市入选五星级幸福河流11条,占全省31条获评总数的35.4%。
山河披绿水更清
青山巍巍,林海莽莽。冬日的武夷山,依旧层峦叠翠、云海排空。
▲绿色家园(黄小杭 摄)
护好水的前提是管好山
南平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生态的传统和习俗,千年前颁布的《禁樵令》《禁渔令》仍刻在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上,禁止乱砍树、乱捕鱼。永续不断的自然保护理念传承至今。
走进武夷星旗山生态茶园,只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随地势生长,碧波滔滔。水土保持站负责人张文标告诉记者:“茶园应用了梯壁麦冬草生态茶园种植技术,通过修建梯田台地和梯壁进行护坡改造,同时配置坡面水系治理措施,防控茶园水土流失。”新模式让茶园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水土流失量明显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浦城县、南平市(武夷学院)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阳区书莒溪清洁小流域获评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工程)”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把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级重点治理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把看住人为水土流失作为首要任务,综合运用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天地一体化”监管。
据了解,2018年以来,我市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完成治理面积209.77万亩,水土保持率从93.12%提升至93.67%,分别高于全国21.41个百分点、全省0.88个百分点。
▲美丽吴屯(傅心云 摄)
管好山的基础是护好林
结合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我市全面深入推行林长制,坚持以“制”促“治”。推行“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模式,构建了林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格局。出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森林资源保护联动工作机制》,聚焦森林防火、防止盗砍滥伐、松材线虫病防治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重点工作,推动实现区域森林资源管理一体化。创新日常巡林和集中巡林模式,构建全市“林火共防、林虫(病)共治、信息共享、执法协作”体系,运用航拍、无人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天地空”立体式森林资源管护体系。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队员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护工作。
目前全市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林长3679名。去年,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保持在低位、林业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6.8%、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连续两年实现下降、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1万亩。
扩绿提质山更青,护绿的同时更要扩绿增绿。长期以来,我市坚持科学集约造林,先后策划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全市启动了新一轮国土绿化美化大行动。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共完成项目建设23.25万亩。完成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63.76万亩。完成植树造林15.1万亩。现如今,在花化彩化树种的“加持”下,南平的青山上演“换装秀”,层林披上“五彩衣”,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海 摄)
扩绿提质也孕育出勃勃生机和无尽希望。我市借鉴商业银行模式,全国首创“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变资金的通道,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同时扎实开展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编制 “一元碳汇”交易规则,建立交易平台。目前,已有1.2万人次认购8312吨碳汇量,销售资金83.12万元,完成10个“一元碳汇”项目开发,面积25.07万亩,第一监测期备案碳汇量为62.29万吨。
▲11月25日,“碳”索新发展·“汇”聚向未来——南平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研讨会在潭召开。(来源:南平林业)
在管水先管山的理念指引下,我市通过创新林长、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护绿、扩绿、转绿”,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以绿护水、以水育绿,形成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治水新模式,南平全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满山皆绿、清水畅流。
巡治发力荡碧波
“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我手上了,作为我们新来的人,也会一任接着一任干,认真做好生态环保工作,能够守护好张厝的山山水水。”新调任的张厝乡党委书记李虹告诉记者。
11月20日,邵武市举行“巡河交水乡级河长前后任交接仪式”。在河长办牵头组织下,水北、和平、金坑、张厝等4个乡镇的前后任河长相互确认并签署了各自属地流域治理工作的相关清单,完成工作交接程序。
▲水北镇镇级河长前后任巡河交水交接仪式(来源:邵武市河长制)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河湖长制跨区域协作治水新模式,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即跨区域、跨流域协作联合巡河、联动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县(乡)河长交接河湖水质、涉河问题、督导落实等清单,全力守护“水清、河畅、岸绿”的闽江水生态。
联合巡护
从“单打独斗”向“握指成拳”转变
我市以富屯溪流域和建溪流域为单元,建立了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由协作区内各县级河长每季度牵头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巡河护河行动。同时,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街道)、村,逐步实现乡乡“交水”、村村“交水”,把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共同守护闽江一江清水。
▲富屯春和 平安桥头(胡丽钦 摄)
目前,已经开展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巡河90余次。同时围绕污水处理厂建设运作、流域断面水质提升、“四乱”问题整治、涉水项目建设监管、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重点领域实地开展巡查,互相学习河湖长制工作经验,推动上下游、左右岸紧密合作、互学互促,提高自身河湖管护能力。
综合治理
从“各行其是”向“互学互促”转变
各县(市、区)通过梳理辖区内国、省控断面、小流域断面及乡镇断面水质情况,形成“断面水质清单”,相互移交流域水质基本情况,强化信息共享,突出共同提升。围绕水利部下发卫星图斑、省平台下发“四乱”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城乡污水设施和工业园区污染等问题治理方面,各地梳理形成“涉河问题清单”,相互移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交流整改经验,提升治理水平。以督办问题为导,梳理督导督办文件指出的具体问题,形成“工作督导落实清单”,深入查摆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
▲《神山水韵》——李坊管蜜 (黄敏 摄)
导向引领
从“改弦易辙”向“一以贯之”转变
建立河长离岗考核交接制度。各级河长调整时,在收到离任通知1个月内与接任者交接河湖水质清单、问题清单。同时,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工作,组织考核检测,梳理相关资料,统一登记造册,完善相关交接手续,并将情况抄送市河长办归档。“巡河交水”开展情况纳入市对县(市、区)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同时设立年度流域水质奖补专项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流域水质提升成效奖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流域水质下降明显的县(市、区)进行提醒、约谈、通报。
▲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延平区四县(市、区)总河长联合巡查富屯溪。(图源:福建水利)
全民共享更“幸福”
走进光泽县饶坪溪,波光粼粼、野鸭嬉戏、白鹭栖息,展现出一派生态美景,“以前,这里河道淤积,河岸杂乱,垃圾成山,臭气漫天。饶坪溪就是一条‘黑水溪’。这几年,变样了!”光泽县饶坪村村民张良生感慨。
▲饶坪村(胡丽钦 摄)
如今的饶坪溪被打造成集摄影、徒步、水乐、露营、烧烤、骑行、垂钓等为一体的水美乡村景观带,串起了由鸾凤乡上屯村、油溪村、饶坪村等村庄组成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了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幸福河。
▲光泽城区(刘石福 摄)
弘扬水文化传根脉
今年11月,我市聚焦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打造的考亭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三批2023年度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这是考亭水利风景区继2021年入选全国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后,再次获此殊荣。
▲建阳考亭水利风景区(缪德海 摄)
建阳考亭文化底蕴深厚,是朱熹晚年著述讲学之地,朱熹“敬水、知水、爱水”的独特水文化更是贯穿了水工程与水景观建设之中,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水文化的典型水利风景区。我市坚持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治水兴水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深化水文化研究,弘扬爱水、护水精神,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与文化融合建设互促共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
▲小河水之韵——关泽县止马镇岛石村(吴桂英 摄)
大力扶持水产业促发展
近年来,南平市积极将水资源的生态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依托自身丰富的水资源,加快推进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持续做活“一瓶水”文章,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摸清资源家底,夯实水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企业服务,保障水企业落地建设;强化龙头带动,做好水产业延链扩链补链,出台《南平市水产业发展战略五年规划》让水产业发展有效释放生态红利,让生态之水变成富民之水,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守护绿水青山的队伍。目前全市共有25家水产业企业,今年1-9月水产业完成产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09%。
▲光泽增坊的河水清又纯——华桥增坊(邱小亮 摄)
全面推进水美城乡建设
我市在全国首倡并率先开展“水美城市”建设,构筑“水安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总思路,2020年8月,水利部水规总院以南平为样本的《水美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发布,为全国提供依据与支撑。在总结、巩固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推动水美城市向水美乡村转变,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水美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三位一体”示范村50个,美丽乡村217个,创建乡村3A级景区64个、森林人家97个,水乡渔村39个。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创新打造亲水休闲产业,催生生态餐厅、民宿等旅游新业态接连落地,以水为媒,因水而富,“水美经济”如火如荼,绿色发展模式不断得到创新深化。
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更是建设幸福河湖的应有之意。2019年,建阳区作为全省试点之一,正式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2020年南平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10个县(市、区)都组建了水务公司,作为投融资、工程建设、维养管护“三位一体”的建管平台,打破了城乡“二元化”供水格局。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累计筹措建设资金24.69亿元,其中争取财政专项补助2.60亿元。2023年预计完成投资13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52.94%,建成管网1300km,实现受益人口52万人。
▲建阳区城区段的崇阳溪畔,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黄杰敏 摄)
来源:闽北日报(朱昕华)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