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福建 | 中国改革报:以“绿”为底 勇“碳”新路

2024-04-17 15:55:00 来源: 福建学习平台 作者:武艳杰

以“绿”为底 勇“碳”新路

——福建武夷山市重点做好“护绿、扩绿、转绿”文章,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美人间四月天,闽北武夷山更加生机盎然,绿水青山皆是景色。

绿色,是武夷山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武夷山市最靓丽的招牌。近年来,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争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的担当,深化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协同推进护绿、扩绿、转绿,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坚守“护绿”使命 秀美山水长存

燕子窠生态茶园,茶香宜人;九曲溪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赏心悦目的景色,是大自然的馈赠,更凝结着武夷山人世代守护生态的辛勤与坚持。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武夷山市将生态保护摆在首位,对破坏生态环境实行“零容忍”。为压实生态保护责任,武夷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推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十项举措。创新生态建设“一委统筹、二长协同、三员合一”机制,由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牵头,市林长办与河长办横向联动,统筹原河道专管员、护林员、国土协管员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武夷山市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红黄牌”警示机制等制度,确保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守护青山,向绿而行。武夷山市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保护生态承千年传统,美化家园有山河共鉴。如今,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7%,森林蓄积量2306万立方米,九曲溪流域水质常年保持Ⅰ类,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成功摘下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项国家级“金牌”。

深化“扩绿”行动 金山银山共荣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光。这段时间,燕子窠、青龙大瀑布、朱子林、考亭书院、建盏文创园等“打卡点”在朋友圈、短视频上大放异彩。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武夷山市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模式,发挥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山、水、茶、竹等自然资源,培育壮大“一座山、一片叶、一瓶水、一根竹”等生态优势产业,策划实施一批强链、扩链、补链产业项目。

做美“一座山”。打造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推出“茶乡疗愈”“围炉煮茶”等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去年,武夷山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达1550万人次、216亿元。做香“一片叶”。“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一片叶”全产业链产值增长8%,税收2.1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茶企突破6家。做活“一瓶水”。推动农夫山泉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新上2条饮料生产线产品。去年,武夷山市水产业产值增长34%,税收超4400万元。做全“一根竹”。武夷山市挖掘竹资源的多元化价值,建设一批高标准丰产竹林,推动竹产业分解点建设,去年,“一竹”全产业链产值增长7%,税收2.08亿元……

沿着“两山”转化的金光大道,武夷山市正不断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发挥国家公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和“福建会客厅”。

强化“转绿”动力 勇探绿色发展

在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中,武夷山市以其独特的绿色魅力,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置于重要位置,而武夷山市早已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眼下,燕子窠生态茶园里,绿色的茶树和金黄的油菜花相互映衬。这是武夷山市创新实行的“无化肥无农药+套种”的生态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据了解,近年来,武夷山市大力实施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推广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多种模式。2023年建成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1.56万亩,累计建成绿色生态茶园13.26万亩。

在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同时,武夷山市还在碳汇交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摸清武夷山市茶园碳汇潜力,探索茶园碳汇计量方法学,开展茶园碳汇方法学的应用,在茶园碳汇路径、开发交易、品牌建设方面展开深入探索,推动茶园碳汇交易试点,树立样板。

此外,武夷山市还致力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通过建设低碳旅游线路、举办低碳旅游论坛、出台低碳旅游管理办法等措施,武夷山市旅游业正逐步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武夷山的低碳漫游道和10条低碳漫游骑行线路,已成为低碳旅游的生动实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武夷山,绿水青山释放经济价值,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正在铺展。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武艳杰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