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积极培育和发展茶产业新质生产力
1月10日,南平市科技局在武夷山三茶集团公司组织召开重点茶科技项目协调推进会,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远韬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主管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课题组成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对省科技厅新立项的“武夷山核心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及数字化研究”和“科技特派团服务南平市茶产业链专项”2个重点茶科技项目进行动员和部署,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取得预期成效。
“武夷山核心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及数字化研究”项目,是省科技厅支持南平茶树种质资源建设的首个区域科技发展项目,由武夷山三茶集团联合武夷学院共同实施,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收集、保存武夷山核心茶树种质资源,构建武夷山核心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共享服务平台,为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奠定基础,对促进南平茶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特派团服务南平市茶产业链专项”项目,由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成功揭榜。“科技特派团服务产业链专项”是省科技厅首次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组建科技特派团服务县域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该项目主要围绕当前我市茶产业链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针对性开展适制乌龙茶高氨基酸特色茶树新品系选育、特色优质乌龙茶定向加工与装备技术、功能性特色岩茶与保健茶食品等茶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培育和发展茶产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科技项目资金为引导,积极探索“市、县、企、学”联合策划、实施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通过“揭榜挂帅”、校(院)地合作、成果对接转化等方式,推动市内重点茶企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围绕种质资源、生态栽培、智能仓储、精深加工、茶机械化与茶数字化等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谋划和实施了一批茶产业科技重点项目,并积极推动取得实效。
如:
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方面
引导组织省茶科所陈常颂科特派团队开展种质技术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基因芯片,完成政和锦屏、建阳等地的18份种质数据分析。深入开展建瓯“矮脚乌龙”品种登记,在政和、光泽、武夷山开展优特茶树种质扦插繁育。促成中茶所、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与香江茶业等共同开展闽北茶树种质资源平台的入圃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开发利用,开展国家和省级审定茶树品种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重新登记。支持建瓯成龙茶厂引进福建农业科学院团队选育的适制闽北乌龙茶的新品种(系)4个,实施“乌龙茶新品种(系)区试及配套加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建立了闽北乌龙茶区专用肥配方、炭肥基肥、小绿叶蝉+灰茶尺蠖减药技术等模式,有力推动茶叶提质增效。
省茶科所陈常颂所长在政和县锦屏村开展茶树种质技术指导
在生态栽培方面
市科技局联合武夷学院共同出资600万元,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与武夷学院组建联合团队开展生态茶园、茶园碳汇、茶园机械等方面技术研究,建立推广“以虫治虫”+套种油菜、大豆的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模式4.5万亩。通过实施“绿色碳汇生态茶园减排固碳”项目,建立了绿色碳汇型生态茶园模式,探明了武夷山主要茶园生态系统碳储量,为茶园生态系统纳入碳汇交易市场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引进省农科院张艳璇团队,推广“以螨治螨”“以虫治虫”“以螨带菌治虫”为核心技术的茶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茶山2万多亩,涉及茶企40多家,建立了茶园主要病、虫、螨害绿色防控体系,减少农药使用量达60%-80%。
廖红(中)在武夷山一处生态茶园向茶农传授茶园套作大豆栽培技术
在成分研究方面
引进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成立科特派院士工作站,实施“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特征微生物(酶)转化机制研究及技术应用”项目,通过探析微生物、酶和代谢物间生物转化机制,标记影响岩茶“岩骨花香”的关键影响成分,并通过酶工程定向提升半岩和洲茶品质。经测试,使用该技术可以提高茶叶质量至少1个等级,每公斤茶叶价格平均提升15至20元。引进福建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团队,实施“茶废弃物制备纳米铁材料”项目,通过水浸提茶废弃物中的茶蛋白、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制成绿色纳米铁材料,可去除水环境和土壤中重金属,应用前景广阔。武夷学院李少华团队研制出“茶叶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发明提供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和高氯酸盐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可测定100多种农药及高氯酸盐残留,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溶剂消耗少、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六大茶类相关检测。
在茶机械化与智能化方面
引进清华大学、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团队,进行茶叶机械化、智能化项目研发,清华大学团队通过实施茶叶综合做青机项目,实现了茶叶做青加工深度工艺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的突破,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团队研发出一款智能化茶叶采摘机,1小时采摘量可达260公斤、采摘芽叶完整率达68.77%、地面爬坡角度达20度。引进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张应根团队,研发出的白茶快速萎凋工艺与设备创制,可在24h内完成白茶萎凋工序,解决了白茶萎凋时间过长的问题。福建农林大学吴传宇团队研发的可拆式索轨结合茶园运输系统,1天内可完成 200米运输路线的转移,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输系统的使用率。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基于NFC控制的物联网分段式茶汤萃取机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设计一套控制程序,实现传统中国茶的自动化、智能化冲泡。武夷山市皇龙袍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基于茶区电网利用率低下武夷岩茶大规模碳焙改新电焙(类炭焙)工艺设备研究”项目,采用创新的碳纤维或石墨烯集成红外热辐射加热器,研制出的烘焙机,可实现全自动、均匀翻茶。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在武夷山大坪洲茶园试验智能化茶叶采摘机
武夷山市皇龙袍茶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茶叶电烘焙机
在茶功能性茶食品及衍生品开发方面
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科特派团队,推动茶功能性茶食品及衍生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目前,已研发出多项成果。如,已研制出“大红袍”茶啤酒,并实现第一批生产5万多瓶;试制出4款“冻干果茶块”产品,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1款产品实现上市销售;分别利用百年蔗蔗渣和大红袍茶粉原料,研发了百年蔗白色恋人饼干、大红袍白色恋人饼干、百年蔗牛奶饼干和大红袍牛奶饼干4款茶点新产品,预计今年上市。
来源:农业科技科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