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南平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家校社共融筑梦 劳动向美向未来

2025-05-27 19:46:36 来源: 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萌

在新时代教育的宏大叙事中,劳动教育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新时代育人篇章。5月26日,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第四届劳动嘉年华活动,以“以劳树德,以动育才”为主题,通过家校社三方协同共融的创新模式,将劳动实践与艺术展示深度交织,为两千多名学生呈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成长盛宴,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劳动育人:分层实践,铺就全面发展之路

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城乡接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启元教育”为核心引领,积极构建“四四三五三”劳动德育体系,精心打造“启趣·生活固本、启智·生产培元、启创·服务致远”三阶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本次劳动嘉年华依据年级梯度,精心设计了劳动技能挑战、创意作品展览、文艺展演等项目,让学生在“奖、展、赛、演、做”中体验感受劳动之美,在合作中领悟责任与感恩,让“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成为终身受益的品质。

一年级“萌新当家”自理能力比拼(石献凯 摄)

一年级“萌新当家”自理能力比拼现场,孩子们叠衣系鞋带的动作娴熟而自信,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理能力的初步养成。二年级“巧手童心”水果拼盘创意赛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五彩斑斓的水果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创意的火花在指尖绽放。三年级“面面俱到”包饺子大赛上,孩子们挽起袖子,包馅、捏褶,传承中华美食匠心。四年级“药香满园”中草药文化体验营里,孩子们冲泡花茶、制作艾草养生锤,在淡淡的草药香中感悟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五年级“舌尖记忆”烹饪赛场上,灶火升腾,孩子们化身小厨师,凉拌黄瓜、青团、糖葫芦等美食香气四溢。六年级“益路同行”跳蚤集市中,旧物交易与公益捐赠并行,社会责任意识悄然生根。

家校社协同:全员参与,共筑健康成长生态

活动全程彰显家校社协同育人特色。家长们积极化身“劳动导师”,走进校园,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专业技能,指导孩子们烹饪美食、传授中草药知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支持与参与。学校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真实的劳动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增长见识。同时,学校还积极整合社区资源,邀请社区的志愿者等参与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更多元化的劳动体验。

孩子们制作糖葫芦等美食(石献凯 摄)

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边界,让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生态。

文化浸润:劳艺交融,奏响五育融合乐章

除劳动实践外,活动同步呈现“劳艺交响曲”文艺展演。报告厅内,舞蹈《花儿开了》以轻盈舞姿演绎“辛勤耕耘,花开有期”——小花匠们俯身播撒、提壶浇灌,当群舞化作绽放的花簇,恰是劳动浇灌出的生命诗篇;童声合唱《奉献》歌声悠扬,传递着劳动创造美好、奉献带来幸福的美好情感。

童声合唱《奉献》(石献凯 摄)

校前广场打卡区集中展示了寒假劳动作品、科技创客成果以及树叶创意等作品,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一件件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无不印证着“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操场、中庭、车棚等区域人头攒动,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挥洒汗水,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成长,绘就了一幅“五育融合”的生动图景。

成果丰硕:区域探索,树立德育新范式

作为福建省“一校一案”德育典范,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劳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个项目入选省级特色案例;1项入选市级特色课程,劳动实践成果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报道,校本课程更是辐射多所乡村学校,为区域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校立足城乡接合部“三多”学情,让劳动教育成为联结家校社的纽带,培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五年级“舌尖记忆”烹饪赛(石献凯 摄)

劳动筑基,教育向美。这场劳动嘉年华不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手脑对话、生命拔节的成长庆典。正是对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理念的鲜活诠释。当孩子们捧起自制的香囊、端起亲手烹饪的菜肴,劳动的价值已深深植入他们的心田;当家校社携手共育,劳动教育的种子必将在教育沃土中绽放出绚烂之花。(作者:罗萌 来源: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姚心妮、吴文潇(二审)、汪海清(三审)]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