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油溪承安桥上的红色印迹

2022-11-14 09:56:49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黄睦平

油溪,是光泽建县历史上保留时间很长的一个古村落。过去叫油榨,以当地民众榨茶籽油而闻名。一条长长的大溪从村中穿过,人们沿溪而居,所以这条大溪取名油溪。油溪在光泽县鸾凤乡境内,是富屯溪的一条小小的支流。人们为方便来往行走,也向往世代平安,在清澈的溪水上建有好几座廊桥,它们统称为油溪廊桥。其中一座廊桥就建在油溪村西侧约100米处,取名叫承安桥。

承安桥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它的外观朴实无华,尚未有一丁点儿的脂粉味,宛若一个美丽俊秀的姑娘,亭亭玉立。走进桥屋,环视四周,有三个细微处让我震惊。一是弯弯的桥身,呈月牙形,造型精美;二是铺满鹅卵石的桥面,透露出古朴厚实的气息。再是桥两头屹立着的数十株千年古树,仿佛是忠实的卫士,护卫着这溪、这村、这桥,护卫着世代生活在溪畔两岸的人民。

据资料记载:承安桥结构质式为石墩木梁桥,长约为50米,桥体呈月牙状扇形。桥下五墩四孔,跨径3.5米,条石砌成,墩顶船形状桥墩。每个桥墩上方由叠架纵横10层圆木而托住桥体。桥体为木架结构相连,钉上木板,铺上三合土,中间是一溜条石,两旁镶上排列有致的鹅卵石而成桥面。桥面与桥顶高约4米,廊顶为硬山式,上方如建厝房木架房梁天篷,四柱九檩。正中主梁两边旁梁斜低对称,榫头相接,横梁檩条,上铺钢瓦,如长长桥屋一般。桥体一共18节,如18间廊屋一样。每节长2.5米,宽5米,节节相连。下面两旁各为一排桥廊椅,供人休憩。椅外桥边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栏杆,一节节过去。栏杆上做有木披,从顶上垂下,遮风挡雨。

承安桥的历史是厚重的。据《光泽县志》记载,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光泽目前最古老的廊桥。400多年来,每一年春夏秋冬,每一个冰雪酷暑,每一次暴雨山洪,承安桥都要经受严酷的考验。光泽近百座古廊桥至今保留下来的没有几座,这承安廊桥却能泰然处之,安稳如山。

承安桥还留有红色印迹。油溪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1932年11月8日,中央红军占领光泽县城。12月1日,罗炳辉率红一方面军第二十二军和黄立贵率领的闽北红军会师进军光泽,开展“打土豪”。同年,黄道率省委工作团与中央苏区派来的曾镜冰、曾昭铭、吴华友等人到光泽开辟新区,建立饶坪、油溪等乡(村)党支部。1933年1月,建立中共饶坪区委(含油溪村)、区革命委员会,组织赤卫军、游击队、少年先锋队和大乾区委以及江家窠(崇瑞)、黄溪、高田(双门)、大陂、镇岭、七里庙(高源)、湖坊(君山)、坪山、上屯、大坪(中坊)、十里铺等乡党支部和乡革命委员会,当时油溪村属饶坪村。1933年冬,中央红军将饶坪区委、区革命委员会迁到油溪村,更名为油溪区委、区革命委员会。据说当时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在桥上召开的。

今天,古廊桥的基本功能还在,夏日乘凉、冬日聚会,村民们不论外出劳作或是茶余饭后,都喜欢来承安桥歇息聊天,聊聊这里的红色故事。(黄睦平)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