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天然的片场
赴梅花之约,我如期而至。薄雾霭霭,火车穿梭在晨曦里,天边的橙黄染亮了粉墙黛瓦,江南醒了。不知此刻南国的山水是否也醒了?想到198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每一帧,都氤氲灵动,每一秒,都饱含深情。与武夷山水彼此会意,三纪须臾昨日,你会觉得“心能领略,四季都是良辰”。
朋友一见我便打探何时去赏梅,借用林逋诗来回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了浮动的暗香,我们决定申时前往,一直待到月亮升起。
未及晌午,我走进福建一家老字号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博物馆。当我还在感怀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时,室内幽兰久久徜徉,眼前正全套还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工作人员在介绍最后的“炭焙”工序时说道,焙茶师傅会定好闹钟,按时对焙窟炭火进行拨灰处理,以保持受热均匀,并且用的炭也有讲究,得是荔枝或龙眼级的果木炭。这仅仅只是一道工序,殊不知,一片小小的茶叶竟隐藏着这般温情与匠心。
有幸在茶窖区寻访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武夷名岩茶样及民国时期的整箱茶品、器皿,一罐罐茶叶藏于窖中,与时间交融出新的生命力。在窖藏环境中行走,时间在你眼前叠化闪现,其实不管是窖藏茶,还是山中茶,都处于性质变化之中,更何况人呢?或悲或欣,都是常态,茶叶提醒着我们珍惜独一无二的珍贵时光,尽可能用尽全力创造生命的厚度。
品茶之前经过一间书房,书橱、桌椅均为斑竹,花点匀密,典雅秀美,曾经也只在古画里见过。当问及书柜藏是何书?惊讶得到答复:《四库全书》,文渊阁本。1933年故宫博物院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装箱南迁至上海,1937年运抵蜀中,抗战胜利后陆续抵达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时,运往台湾,原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卷帙浩繁,渊渊灏灏,今能窥其全貌,弥足珍贵。虽书与阁天各一方,中华千年文脉得以传承,也算合璧。若能在此刻品读文渊阁《四库全书》中《茶经》部分的小楷写本全文,茶也变得更有滋味了。
景隆码头与梅溪上的运茶竹筏重现300多年前“万里茶道”起点的繁荣景象。 (郑建民 摄)
梅花三弄
斗转星移,九曲溪水光古渡仍有历史的记忆,故人往事星星落落,天然礁石上打凿的台阶和渡船栓孔依稀可见。古往今来,水光一直照见有信仰的人们,摩崖石刻便是印证。从渡口拾阶而上,便可遇见千年古梅,果真是姜夔所言的“香冷入瑶席”,是崔道融笔下的“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是范成大谱写的“气之所钟,丰腴妙绝”。
冬日见过很多梅树,千年古梅开花还是初见,如此清绝的幽香也未曾闻过,走在石径小道上,甚是欢喜。梅树下有点着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少女,有拿着相机歪着脑袋的拍客,有手握长笛寻找佳处的乐师,有追着花瓣游来游去的鱼儿,还有和梅花打招呼的我们。若问千年梅花有何不同?圆融而饱满,朴拙而灵秀,似乎有一种“微妙玄通”的含蓄美。
天色渐晚,日照大王峰。“主人摇指青烟里,瀑布悬崖剪雪花”,我们在山谷里聊的是白玉蟾,喝的是白鸡冠,呼吸又吐纳,染了满身梅香。正当道长说把烦恼留在止止庵时,一阵悠远的笛声从祖师殿东南侧传来,夜幕下“冰姿倩影”闪亮登场,同大伙一样,在这里也许下了心愿,系上了思念。百鸟归巢,我们也该离开,欲下台阶,暗香一阵阵浮来,是留恋,也是祝福。返回还是那条小道,可已不是来时的路,易经楼里珍藏着所有中华儿女最真切的期盼。道长送我们至山门,抱拳道,“应行便行,当止则止”。就此别过,天上月如钩。
翌日,我们翻山越岭至梅溪上游,寻访柳永的故乡——上梅乡茶景村。一路上,朋友介绍,武夷四宝“东笋、西鱼、南茶、北米”中东笋说的就是上梅的竹笋。岭上,竹色青青,颇有生机,密林深处的传统古村落曾经是一个怎样的江湖?这里不仅诞生了婉约词宗柳永,朱熹岳父刘勉之也生长于斯。“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中国人尚竹,虚怀若谷、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滋养了诸多文人大儒。山谷里龙吟声声,好似清清朗朗的读书声……
山路蜿蜒,除了漫山的青竹,还遇如虬龙的老松,有的斜在路心,有的长于崖壁,田埂中央的古松,远远看上去,甚至比迎客松还多几分灵秀,李白见了都要感叹:“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这是一千多年前柳永童年读书处,今不见井水处歌柳词,却见杨柳岸良辰好景;今不见鹅子峰下那支笔,却见鸥鹭时浮沉。空气里又有暗香浮动,甚是浓郁,寻香而去,树冠高大,枝繁葳蕤,又似一棵千年古梅,冰花个个团如玉,颇有几分翰墨诗书之气,这儿就是柳永的家。树下站立良久,古今已千载,思考为何王国维将柳永名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拟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所必经的第二大境界?人生海海,其路漫漫,当我们寻找到自己真正的热情,同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时,过程不管艰难与否,其乐融融,生命从此充实了起来,正如孟子所言的“充实之谓美”。
俯瞰梅溪,三百多年前,竹筏转运不绝,盛时每日可达三百艘。不同于如今的九曲溪竹筏,康熙年间,武夷茶在下梅聚集,下梅曾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中国茶叶和茶文化便从这里传到了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
历史从不惜笔墨,我前往武夷山碑林寻觅岁月的踪迹。空山寂寂,1962年郭沫若先生曾泛舟九曲,他看到了“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记录了武夷茶“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朱熹邀陆游、辛弃疾乘舟至水中央喝茶论道,告诉后人“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虎啸岩第一道关卡门额“半入云”也出现在碑林,半入云端,终年涧水长流,难怪晚唐文学家孙樵盛赞武夷茶是“月涧云龛之品”。而我在武夷山南麓星村的半入云不仅品尝到了“见素抱朴”的清灵之茶,还在夜幕下会心了同元代王冕所绘《墨梅图轴》如出一辙的又一株古梅,其花洁如缣素,其香专气致柔。墨梅图有明代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人的和韵题诗,半入云的梅香交融着茶香,不知几位文人墨客来到树下会和何韵题何诗?平衡好“计白当黑”的疏密关系,是墨梅图的启示;平衡好“静之徐清,动之徐生”的动静关系,是半入云的启示。庄子说“乘物以游心”,夜色静谧,花瓣点点,茶在调伏我们的内心,有一种静穆深邃的诗意美。
古琴名曲有《梅花三弄》,故以含蓄美、充实美、诗意美应其凌霜之韵。其实为何那么美?正如《菜根谭》所云:“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禅茶一味
“悠悠白云天上飘,高山流水人间绕,青田绿禾瓦屋旁……”听着民谣小调一路来到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144年的武夷山佛教开山祖庭瑞岩禅寺。据《古佛传》记载,藻光禅师循涧寻源,觅得东畔山下、虎咆之处高耸百丈的将军岩,称赞此境“天造地设无量法界”,决定在此绵万世之法场。
瑞岩禅寺傲然挺立两棵千年银杏和千年红豆杉,搂抱粗壮的树干,感受到了大木的王者风范,沧桑千载,树木一直在呼吸,没有谁比之更坚强,老骥伏枥的关节彰显着生存的力量。有古木的地方,就有历史;有历史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传奇。
天心永乐禅寺(彭善安 摄)
公元874年,藻光禅师到武夷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结庐修行。中秋夜,藻光就地打坐,感慨“云遏千山静,月明到处通。一时收拾起,何处得行踪”。随后望月启悟:“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这禅境便是“天心明月”典故的由来。藻光禅师,便是大名鼎鼎的扣冰古佛,扣冰古佛为了寻找心中的明月,悟出了认知事物本源的最高智慧。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并参,“天心明月”是最好的例证之一。我们无法知道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导演生命的厚度,你是否圆融具足?你是否明心见性?你是否奉献价值?其实,所有的珍宝并非在你之外,积学养气,是通达真如本性的核心途径。
我们到瑞岩禅寺阁楼,寺门前稻如棋局,我问师:“这便是百丈怀海提出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吧?”师答:“农禅并重”。我们在瑞岩禅寺东南阁祈愿国泰民安,风铃奏响了动听的音乐,是一次温暖的回答。原来两百多年前,乌龙茶苗也曾跨越武夷山水移居至宝岛台湾,其名曰:冻顶乌龙。
经过禅茶坝和一味坝,回顾1940年立于崇安茶厂的碑文,“岩茶之源,仙植武夷;焙制精良,岩茶成规;以示今范,以奠初基;磐石长久,亿万年斯。”几千年的茶文化,几百年的岩茶制作技艺,沉淀着先人传承的智慧。
又见武夷山。天心明月处,还有阿里山,他们彼此深情。
作者:康妮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