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夜晚 30场演出 接待观众超6万人 印象大红袍演出受热捧
红红火火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龙年春节,武夷山特色旅游产品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
龙年新春,印象大红袍演出30场累计接待观众超6万人,其中正月初二至初五连续四天演出五场。创下印象大红袍开演14年来,春节假日演出场次、观演人数历史新高。
印象大红袍演出画面
这是武夷山文化IP的魅力绽放,是文旅新篇章的开启。
“万名观众一同在自然山水间、在精彩的演出里、在阵阵茶香中,开启新的一年,是对我们的认可和激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说。
热力:首场演出观众数破万
2月11日,正月初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迎来龙年首个演出日,当晚演出五场,观演观众10300人,创下印象大红袍公演14年来日接待观众最高记录。
游客在观看印象大红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晚18时,首场印象大红袍演出开场,座无虚席。四海八方的观众带着对传统茶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创新的期待,在大王峰下360度欣赏山、水、茶的视听盛宴,沉浸式体验大红袍的前世今生,共享这一场集视觉、听觉、情感于一体的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共同见证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演艺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热门茶文旅项目,也是展示武夷文化响亮名片,吸引了无数热爱之人奔赴这一场夜晚的盛会。
“因为武夷山山水很美,人也很热情,所以选择假期带家人一起来过一个旅行年。看了印象大红袍后,觉得特别好,感觉很震撼,不仅从中了解了大红袍的来历,也感受到了武夷山人对茶文化深入骨子里的那种喜欢和爱。”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说。
郑彬表示,这场演出点亮了武夷山新一年的文化星空,也以“开门红”之势昭示着文旅行业将在甲辰龙年迎来“龙腾虎跃”的新征程,我们拭目以待,迎来一个更好更强的2024年。
努力:演出前便做好了准备
1月7日,印象大红袍进入冬季休演时间。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印象大红袍公司对剧场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练好内功,蓄势待发。
观众入场通道做了防滑处理;观众席人工草皮全部更换;主电缆线路及部分声光电设备进行集中维护与技改升级;采用仿木铝质材料替换原有材质,以适应高湿高温环境,同时满足舞台道具美观需求;为保证剧场观演效果,挡光马头墙项目的增设也将有效遮挡外围灯光干扰,进一步提高观众的观演体验……
观看印象大红袍的游客在陆续进场
“借今年的休演期,我们对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了提升和维护,能够给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更好的体验,对音响、灯光等设施设备的提升,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武夷夜色之美,也为我们龙年的开局打好基础,希望在龙年我们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青荣说。
印象大红袍公司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提升和维护,主要是在休演期。但演员对演出的准备,则是从未间断的。
“不是要保证演好一场两场,而是要保证演好每一场。我们前期都会做一些准备,从演员的健康、节目的质量等等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地把质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让演员能够保持第五场和第一场一样的演出状态,呈现给观众。” 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说,“一步一个脚印,汗水融合着泪水,艰辛不易!”
魅力:直观感受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
作为一场以武夷山自然山水为背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是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糅入到70分钟的演出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武夷山水茶文化魅力,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接受文化熏陶,令人耳目一新。
时常可以看到,在演出结束后,印象大红袍剧场周边的茶叶店大都顾客满盈,余兴未尽的观众到店里继续品尝大红袍的茶香,向店主讨教茶文化。
郑彬说,打造《印象大红袍》这部山水之间的实景演出,就是让游客能够直观地“看”到武夷山的文化,“看”见大红袍的“岩韵”。
红竿女、白衣诗人、竹林飞客……还有那悠悠岩韵和林间幽香,像是《情定五百年》的武夷山水,九曲溪碧水柔情,就像大红袍的岩骨花香、百转千回,是唯有亲自感受才能知晓的武夷韵味……
传统与现代,在九曲溪畔完美结合,光与影所展现出的视觉盛宴,直击内心,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在武夷山下开出瑰丽的花朵。
14年来,印象大红袍这场以文化为根的演出,深植于武夷山区域文化,始终以匠心打造这一场文化旅游演出,在山水之间,宣传好武夷文化,讲好武夷故事,对武夷山文化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自创建以来,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就以传承、弘扬武夷文化为己任。“越是本土的文化,就越具有世界性,就越有传播价值。”吴美求说,“不仅武夷山本地的观众爱看,全国各地的观众,还有很多国外的游客,也喜欢看《印象大红袍》。”
14年来,印象大红袍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演绎,编排创造出“祭茶大典”“闽越国祭月大典”“朱子祭祀”等作品,通过作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让大众具象化理解武夷文化。
“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吴美求说,“我们不断传承弘扬武夷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作者:本报记者 裴礼辉 张筱惜 通讯员 徐超 陈洁 文/摄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