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洋口着力挖掘“红”“绿”资源,做强集体经济,实现从资源分散到产业聚合的新跨越——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红色研学持续“升温”,迎来各地学子;绿色土地焕发新生,播下丰收的种子;社区温暖和谐,居民烦心事有人倾听;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里,就是素有“小福州”之称的顺昌县洋口镇,一个“红”“绿”交融的千年古镇。近年来,洋口镇积极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重点,围绕“双带双区”发展定位,探索抓党建促振兴“1+1+4”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洋口镇,实地探访这一模式的成效。
“‘1+1+4’模式就是‘镇党委引领+总公司统筹规划+子公司具体运营’。”洋口镇党委书记李嘉星介绍,按照“镇级主导、村级入股、试点先行、全域提升”的思路,洋口镇与辖区18个村(居、场)共同出资成立“顺昌县洋口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做精业务板块、做优洋口特色、做强集体经济”的方向,下设4家子公司,形成“一核四驱”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洋口镇区有红色文化记忆馆、彭德怀办公旧址等红色遗迹,它们不仅承载着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更见证了洋口镇的光辉历史。
“前些天,南平三中的600多名师生到镇里开展红色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洋口红色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志平说,洋口的红色课堂内容包括人文历史、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体验以及趣味活动,多元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去年,洋口接待了前来研学的各地学生30多批7000多人次。
洋口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倩薇说,洋口红色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充分运用好“党建体检”成果,承包经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原有红色遗址遗迹基础上,新增光明村毛泽民故居、建民村长江支队红色研学点,并串点成线推出研学线路,设计开发十余种研学课程,推动文旅产业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
2024年以来,洋口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收达33万元,带动周边革命老区村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主营景区红色研学游的洋口红色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是洋口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的4家子公司之一。其他3家子公司分别是主营大爱社区物业管理、联建区闲置资产盘活的大爱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小微工程承揽建设的振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主营闲置土地、厂房资源盘活的蜚江共创联村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
走进洋口镇大爱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白墙青瓦房,党建元素和民族团结元素随处可见,新气象扑面而来。
大爱社区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居住着上凤村、田坪村、谢坊村、大坪农林场及大爱社区5个村场的4000多位村民。
“大爱社区人员构成复杂,村民利益多元化,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如何提升治理成效?党建引领是关键。”李嘉星说。为此,洋口镇打破“一村一治”传统模式,把7个相邻村的党支部进行整合,创新成立“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阵地联用、服务联抓”的方式破题,将几个村居拧成“一股绳”。
在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大爱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承揽了大爱社区800余户居民物业服务,每年获得收益约24万元。
不仅如此,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还将联建片区内耕地恢复及新增耕地运营等委托给乡村振兴公司统一经营。目前,上洋共富联建区地块新增耕地面积314.84亩,乡村振兴公司通过施工可营收约264.3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70万元。
“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成立以来,开展了污水管道整治、亮化改造等23个民生项目,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提升、集体增收、惠民共富的良好局面。”洋口镇党委统战委员、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书记沈忱说。
与此同时,振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整合乡村工匠、闲置劳动力等人力资源,依法依规承揽光明村团结路石板路面修缮、大爱社区综治中心室内装修等小微工程19个,3名“工匠带头人”带领30多名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
蜚江共创联村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资产梳理+托管整合+改造提升+项目招引”模式,积极挖掘闲置资产9处,引进现代化食品企业福建凯美达食品有限公司落地,打造“蜚江联创坊”销售镇域特色文创产品,实现“以地生金”“以企生力”。
据初步统计,2024年至今,洋口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770万元,带动各村村集体平均增收近10万元。
青山环绕,绿水荡漾。洋口镇的“1+1+4”模式实现了从资源分散到产业聚合的跨越,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卢国华 通讯员 池亮亮)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