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引育留用”组合拳:为建阳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2-11-02 10:42:45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周心婷

“我认为,建阳区可借鉴浙江大学的紫领人才俱乐部和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可以加强校地合作前置引才关口,强化人才考核评价,明确人才晋升通道,给人才更大的展示舞台。”……日前,在建阳区举办的“才荟潭阳·共话发展”人才主题沙龙暨人才研修活动上,人才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工作特点,畅谈感想、各抒己见。

人才主题沙龙暨人才研修活动是建阳区在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上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之一。近年来,建阳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人才“引、育、留、用”上出实招,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建阳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引”上拓思路,破解引才难题。建阳区紧紧围绕南平“3+4+5”产业集群和建阳区重点打造“5+3”产业集群,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深圳浪尖设计集团等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永富种业创新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培育平台。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拓宽渠道聚才,通过“人才·南平校园行”等活动,着力补齐紧缺急需人才短板,成功引进“百人计划”创新团队,紧缺急需招聘医疗人才94人、教育人才199人。

在“育”上出实招,提升培育质效。注重在一线培育人才,创新党建引领“金融+科技+人才”的联动模式,让57名下派书记、275名科技特派员、54名金融人才、19名流通助理、182名基层党群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一线练本领、长才干。同时,立足本土特色,发挥“建盏、建本、朱熹、宋慈”四大名片作用,加强与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开展建盏、建本、白茶技艺区级传承人评选,积极推进陶瓷、雕版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共有国家、省、市、区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82名。

在“留”和“用”上倾真情,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人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通过走访慰问、实地查看项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人才工作现状、需求诉求并积极协调解决反馈,确保人才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积极落实省、市各项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设立1612万元人才专项资金,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投资4000万元建设建阳区人才公寓,累计发放人才购房补助920万元,惠及184人。

下一步,建阳区将继续围绕“做强区域中心人才集聚发展地标”定位,强化人才硬支撑,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坚持“物质上的保障”与“精神上的尊重”相结合,积极落实兑现各项人才政策,通过人才驿站、“潭阳人才卡”、青年人才旅社等品牌,不断释放人才发展“新动能”。周心婷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