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水仙白——访福建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众斌

2023-07-07 10:0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裴礼辉 朱昕华

建溪两岸遍植“嘉木”,孕育出的灵芽,史称“建茶”。

都说“建溪官茶天下绝”。如果有人问“建茶是怎么样的?”武夷山人说建茶是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武夷红茶的甘滑甜醇;建瓯人说是“北苑贡茶的香甘重滑”;政和人说是“政和白茶的清鲜纯爽”……

是的,如今的南平,各县(市、区)的茶叶品质优异,却又各具特色。

在建阳区将口镇回潭村人周众斌的心中,建茶是水仙白的醇柔清雅、甘甜顺滑、余韵绵绵。

建阳不仅是中国水仙茶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之一,是贡眉小白、水仙白的原产地。

“水仙白是最具建阳特色的,也是我觉得最有发展前景的。”茶是天地人和的产物。“一茶和万心”,这是周众斌创立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初衷。在向前走的路上,他追求“和而不同”,在差异中发扬本色,确定了以水仙白为企业发展的路径。

天地和的茶山

和而不同 制作水仙白

“共饮一杯小白茶,品赏千年建阳香”。6月3日,建阳小白茶品牌推介会在西安成功举办。活动上,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建阳白茶知名茶企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品牌故事。

“和白”白毫银针、“和白”水仙牡丹、“蝶自来”水仙白牡丹、“蝶自来”紧压水仙白牡丹、“蝶自来”荒野小白茶、“蝶自来”紧压小白茶……了解了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之后,不难发现,水仙白是主打产品。

“有那么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我们也是以制作乌龙茶为主。直到2018年,公司的生产重心才转到白茶上来。”周众斌表示。

彼时,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以“矮脚乌龙”为代表的北苑贡茶,它们所对应的城市是武夷山和建瓯;政和白茶、福鼎白茶,则隐隐已成中国白茶的代表。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公司异军突起?周众斌以独特而敏锐的眼光另辟蹊径。

“做白茶,就不能跟在福鼎以及政和的后面。在建阳做白茶,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小叶菜茶,一个是水仙茶。用小叶菜茶做小白茶,我们将口的优势还是没有漳墩明显。”周众斌说,“用水仙茶来做白茶,是最贴合实际的。”

那一年,他拥有800多亩水仙茶园和一万多棵树龄超过30年的水仙茶树。

2019年,周众斌以水仙茶茶青为原料,将鲜嫩的叶片采摘下来后,经过日晒或者阴干,自然萎凋并干燥制成水仙白。不揉不炒,按照白茶的制作工艺,保持水仙茶原有的清新香气和鲜爽滋味,同时具有白茶醇厚绵滑的优势,观之汤色透亮,嗅之清香甘美,品之清冽醇厚。“大概做了1000斤水仙白,推向市场上,很受欢迎。”

周众斌对制茶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试水成功后,周众斌组织人员开展了水仙白市场需求调查和茶企加工能力评估。2019年末,他投入更多资金建设高标准白茶车间,采用专业设备、专人管理、无尘化操作。每一批次的茶青都详细登记产地、采摘人、采摘时间、制作时间,做到源头可溯,品质可控。

白茶SC认证、1500平方米白茶车间完成建设、300平方米茶窖全面完成、新增紧压白茶SC认证……胸中有丘壑,眼中存山河,周众斌的白茶路上日益风光。

但他不愿停下奋斗的步伐。“我还有一个梦想,梦想将武夷天地和打造成为中国水仙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将回潭村打造成为中国水仙白第一村。”

情系桑梓 为家乡发展献力

1971年出生的周众斌,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岁月却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仍然神采奕奕。

因为,热爱可抵岁月侵蚀。

“总想着要为村里做点什么。”1992年,周众斌毅然退伍回乡,务过农、打过工、经过商……直至2003年,他当选回潭村主任,终于迎来了带领村民致富的机会,抓烟叶生产。

从2003年至2008年,5年的时间里,在周众斌的带领下,回潭村的种烟面积硬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建阳各行政村第一。

“回潭700多户,其中100多户种烟,你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带动其他的500多户?”将口镇党委领导把他叫到了镇里。

当过兵,骨子里便流淌着军人的血性。有任务来,周众斌坚决执行。

他自小在一丛丛茶树间嬉戏长大,耳濡目染,深爱着这一片孕育灵气与生机的绿水青山。“家乡山明水秀生态好,又与武夷山一衣带水,共享茶产业发展优势,不能空守着‘金山银山’还喊饿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此,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他认为种茶最可行。“武夷岩茶市场越来越好,隔壁的许多武夷山人都靠茶发了家致了富,我们离他们那么近,肯定也是可以靠茶富裕起来的。”

这是发生在2008年的事。这一年,回潭村的茶园面积不过30亩。曾经一度超过500亩的茶山,大多抛荒闲置或挪为他用。

对于种茶,500多户村民响应者寥寥。理解村民心理的周众斌,说服了关系亲近的5户村民一起成立了天地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山种茶。

在周众斌看来,“天地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寄语。不管是合作社,还是于2011年成立的天地和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都将“做生态茶、做健康茶”放在核心位置。为此,天地和始终坚持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茶园中套种紫云英、油菜花、行道树,形成自有原生态绿肥,增加茶山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加强茶叶绿色标准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使用生产材料、统一时间喷药、统筹销售茶叶,邀请国内茶学专家、农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或指导观摩,天地和陆续辐射带动周边村镇近1800户茶农。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天地和先后被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并于2022 年被评为“首批南平市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石维生态茶园获评“南平市十佳最美生态茶园”。

15年过去,如今的回潭村茶园面积超过3000亩,合作社社员也有130多户,20多家茶企。

潜心钻研 探索茶旅融合未来

步入天地和的茶山,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一个“美”字。天色美、茶色美、茶农的笑脸美、周边的环境美,美美与共。

“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鞋”,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周众斌在让茶山“漂亮”的同时,也为公司源源不断做出好茶打下基础。

张天福杯暨第十八届闽茶杯乌龙茶评审活动“一等奖”、海峡两岸茶文化季之两岸春茶茶王擂台赛“金奖”、南平市建阳区第六届斗茶赛“茶王”……在历年政府及民间举办的斗茶赛中,天地和茶品殊荣众多。周众斌表示,品质优异的秘诀是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品控,“做茶如做人,要善于总结、学习和创新,要不断进步,去改进一些不足的地方。”

“从农民到茶农再到企业家,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周众斌说。为此,他经常去武夷山、政和、福鼎,向当地的老茶人、传承人请教制茶技艺,从大大小小的斗茶赛中获取审评知识。为此,他报考福建农林大学,从大专到本科,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和茶学专业。

“通过这两个专业的学习,我才能理论结合实际,不会是一名不懂茶的茶企老板,也有助于及时把握茶叶市场导向。”周众斌说。

近年来,契合“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抢抓南平市行政中心的搬迁红利,建阳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着力打响建阳茶叶品牌,周众斌顺势而为,要求团队精进制作流程、保存工艺,制定企业标准,在种茶、采茶、制茶等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

“近期准备在茶旅方面做点文章,比如水仙白茶文化体验游。”他说,“茶园、茶工厂、茶文化馆等等,都计划纳入体验游。让前来天地和的游客既玩得开心,又加深对水仙白、小白茶的了解。”

“具体的玩法,比如‘拼配’。每一名参与其中的游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茶叶,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出一泡带有鲜明个人标签的茶来。人不同,则茶不同。相当有文化性、趣味性。”谈及未来,周众斌眼中有光。

(本报记者 裴礼辉 朱昕华 文/摄)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