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沉浸式”水下考古触摸历史
东南网6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雅莹)位于平潭海洋科技文化中心的“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5月18日试运营,“海洋文明印记·走进中国水下考古”展同步开展。
走进“海洋文明印记·走进中国水下考古”展区,一颗巨大的“时空胶囊”半开启着。“胶囊”里,一艘古船仿佛逐浪而来,带来了尘封在水下的古老历史和丰富文化。
“每一艘水底沉船都是‘时空胶囊’,水下考古就是为我们开启历史的记忆。”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文化文物处副处长丁清华说,“‘南海一号’就是最著名的‘时空胶囊’。它不仅是一艘800多年前从福建出发的商贸船只,也是推动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沉船。”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被发现,成为国内发现的首个沉船遗址。随着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展开,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正式起步。
此后,从最初简单的潜水打捞,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中国水下考古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专门在展览的第二部分——“科技赋能 探索未知”的展区内,展示了许多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科技成果。
作为集教育、科普、互动于一体的体验馆,馆内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观众能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水下考古工作。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拿起各种物探设备模型,模拟水下考古工作者进行遗址探测,还可以坐上“中国考古01”号船的模拟驾驶台,学习如何驾驶考古船进行海上作业,体验一把“考古船长”的乐趣。
“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它的打造使用,确保了水下考古工作安全,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效率,也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科技水平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丁清华介绍说。
不仅如此,观众们还可以坐进“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里,了解潜水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模拟驾驶潜水器进行深海探险。据介绍,“深海勇士”号拥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其中4500米的水声通信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深度”的代表。“以前水下考古队员潜水的深度基本限制在100米以内,有了‘深海勇士’号这样的潜水器后,考古深度能达到水下几千米,大大拓宽了我们的工作范围。”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羊泽林说。
此外,展示体验馆还设置了多个裸眼3D屏幕和180°环绕大屏,播放水下考古的纪录片和短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观众还可以通过触屏互动、投影互动、VR眼镜等交互式数字科技手段,直观地了解水下考古队员如何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寻找遗迹、提取文物,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中国海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在30余年的水下考古历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250处水下文化遗存,涵盖了沉船遗址、水下石刻、古城址、码头锚地、动物化石等多种类型,时代跨越史前至宋元明清和近代。
在体验馆的“发展壮大 成果显著”展区,展示了广东“南海一号”沉船遗址等多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而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首个国家级水下遗址保护单位,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是我国沿海沉船遗址分布最密集、种类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的海域,堪称“水下遗址博物馆”。
“这尊清康熙清水梅纹凤尾尊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出水自‘碗礁一号’沉船。它的器型独特,花色高雅别致,艺术成就极高,可以说是清康熙‘冰梅纹’标准器、典型作品。”丁清华介绍说。展区陈列的数十件文物,年代从五代一直跨越到清末,展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艺术审美和技艺历程,每一件都见证了海洋文明的繁荣与辉煌。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目前只是试运营,但体验馆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前来参观。“每一件文物都很精美,互动体验也有很多巧思,看完以后感觉对水下考古有了更深的认识。”市民张先生说。
“下一步,我们将以开馆为契机,继续抓好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提高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利用率,努力建成为全国一流的标准馆、现代化展示体验馆,使之成为我区文旅事业和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建斌表示。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