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革命人物·第17期|杨则仕
杨则仕(1909—1935),又名杨又仕,字优如,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凤池村人,建(瓯)松(溪)政(和)党组织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图为杨则仕像
1924年秋,入建瓯省立第五中学学习,期间积极从事学生运动,当选为县学生联合会会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开展抵制日货、驱逐反动校长和扣押外籍反动牧师的斗争,表现了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组织才干。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开除学籍,并受到反动当局的通缉。8月,他按党的指示秘密潜回政和老家,用结拜兄弟、成立“读书会”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展党员。1928年12月,成立中共政和凤池小组,任组长。次年7月,扩建为中共政和支部,任支部书记。
他在建立党组织时,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工作,以办私塾教书为掩护,借讲故事为名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官僚、地主罪恶,点燃革命烈火,秘密发展农会会员。1929年3月,政和县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召开,被选为会长,组织农民开展“抗租、抗息、抗税”斗争。
1933年10月,他在农民协会中选择思想进步、斗争勇敢的会员组成游击队,与黄可英一起率领这支革命武装伏击反动民团,斗土豪,筹经费。1934年7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的协助下,摧毁了政和与松溪相邻地带的地方反动武装和反动政权,多次击溃前来骚扰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正规军,先后成立了建松政革命委员会、建松政苏维埃政府、中共建松政县委,分别担任了革命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委副书记。
1934年11月,他率领建松政苏区参观团到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参观学习,敌刘和鼎的五十六师乘机分三路向建松政苏区扑来。12月初,带领参观团配合红五十八团回师解围,重建苏区,之后奉命到崇安老苏区作战。1935年1月敌占领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后,红军游击队被迫转入游击战争。当时,部队粮盐匮乏,病号日增,杨则仕主动要求下山筹粮,不幸身陷重围,弹尽粮绝被俘。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于1935年9月在建瓯朝天门外英勇就义。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系由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南平市委网信办联合推出。)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