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共建网络文明,拥抱向善向上的网络新愿景

2024-08-28 20:10:00 来源: 封面新闻 作者:

时至今日,“网络”已经如此之深地嵌入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度重塑了我们存在和生活的方式。网络,是节点,是链路,是一套复合的系统、宏大的生态。如果说技术观和工具论,定义了网络的架构。那么,道德与价值,则赋予网络以灵魂。在野蛮与文明之间,坚定地选择后者,这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网络文明,不是凭空而来,而恰恰是由每个日常、每一个体、每次交互来为之注释和演绎。

见证网络文明,守护网络文明,共建网络文明,接续着线上与线下、联结着现实与未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8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本届大会将聚焦“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11场分论坛将围绕网络正能量、网络文明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诚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建设、数字公益慈善发展、网络辟谣、人工智能、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网络执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等11个方面的主题展开。

网络文明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网络文明”的这种广泛代表性、系统重要性,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从开幕式、主论坛到一系列分论坛可谓贯穿始终。网络文明,是一个弹性的、包容的、广阔的概念,同时其也有着清晰明确的边界。什么才是网络应该有的样子?什么才是理应倡导和鼓励的范式?之于此,网络文明大会,给出了答案、给出了示范。

在议题设置上,大会聚焦社会关切。紧扣“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这个主题,精心安排议程。大会期间,除了全方位宣介网络文明理念、展示网络文明建设的成果,还邀请了一批青年代表参与研讨交流,持续激发网络文明建设的青春力量。网络文明,有着无数个切面,有着丰富的实践。“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使命与担当。但终究,绘好“网络文明同心圆”,乃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担当。

共建网络文明,共享文明网络。网络的影响力,前所未有。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坚守价值主线,明确行为规范。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凝聚共识、协调一致,我们必可穿越网络的混沌,拥抱向善向上、光明灿烂的网络新愿景。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