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邵武告诉你太极宗师张三丰何许人也
张三丰是道教学者、思想家、书法家、武术家。他所创立的太极拳风靡世界, 是武当山道家和武术流派中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奉为太极宗师、武林泰斗。
张三丰,邵武人也
世人知张三丰为一代太极宗师,却不知他是哪里人?
在记载张三丰的史料中,《福建通志》《古欢堂集》《邵武府志》等资料里,明确记载张三丰为邵武人,生于南宋景定甲子五年(1264)。
成书于1543年的《邵武府志》载:“翠云庵:俗传张子冲创建。题其梁曰金谷翠云峰开山。张子冲官添儿,择日王朗墨绳,工其后,修庵以所题。张子冲又号张三丰,邵武四十二都磡下人。卖樵事母,曾有遇仙、被官府解送南京后消失等经历。”
1698年刻本的《古欢堂集》载:“张三丰,闽人。明洪武间以军籍戍平越卫,蓬头草履,四时惟一破纳,行丐市上,人呼为揧蹋仙。自於高真观,后隙地结茅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礼斗与指挥……”
成书于1737年的《福建通志》载:“张子冲号三丰,邵武磡下人,卖柴为业,常遇吕岩於建阳龙游桥上,归遂弃妻儿,寄迹北胜寺,又创建翠云庵,居止无定处。明初,禁左道甚严,县以为妖,械椟车中解京,忽开车不见,惟破笠敝衣而己。自后或隐或现不知所……”
更有详细记载,张三丰是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自然村人,俗名张子冲,以其不修边幅,又名 “张邋遢”。在邵武及和平镇,不但有记载张三丰的明清各朝县志府志、《张氏族谱》和愁思岭上的摩崖石刻,有张三丰修炼及生活和活动的遗址遗迹,民间还有不少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故事。传说他相貌奇特,常戴斗笠,每逢吃喝,十斤米饭立刻吃完,有时几个月水米不粘牙,却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传说张三丰能辟谷神行,死而复生;又传张三丰来去自由,如履平地,猛兽不敢侵犯。还有张三丰与碎铜茶的传说、“神仙桥”的传说、武阳峰下多怪事的传说等。 2010年,张三丰传说(邵武)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三丰在邵武的遗迹随处可见,据传张三丰在和平留先(仙)峰炼丹,留仙峰上有一方明代的石碑,碑文中有记载张三丰在留仙峰闭关修炼的文字,这方石碑现在被砌在留仙峰上的一间石屋中央。在张三丰曾经修炼过的翠云庵寺院中,至今仍保存着元朝至正年间的石柱柱础、石雕等。清乾隆年间,邵武分县和平分县姓韦的县丞,在和平镇神仙桥头重修了张三丰母亲的墓。
邵武,刮起“太极”风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又称原式太极拳,相传该拳为宋代丹士张三丰所创。清末河北沧州神枪刘德宽擅此技,传于北京顺义赵鑫洲,民国初年赵鑫洲再传于万籁声,后著名武术家万籁声来到福建,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太极拳带到福建,并广传于邵武市。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各派系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其拳练时如龙腾云际,虎借风威,势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气势磅礴。身法矫健,神光朗照,犹如行云流水,飞瀑下泄。拳掌互变,招招有法,法法皆真,防不胜防。2014年,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推广普及好张三丰(原式)太极拳,2013年,邵武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普及推广协会,制定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普及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培养了22名教练,同时培训了三期共120多人的骨干队伍,深入到基层乡村、社区开展辅导推广。现在,邵武处处都有太极拳的身影,城市的大多数空地都成为练习太极拳的场地,体育场馆更是常常爆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邵武刮起全民舞剑练拳的“太极风”,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活化传承。
作为全国武术之乡,邵武将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在修建以张三丰命名的城市大道、张三丰太极公园、张三丰塑像等一系列城市地标的同时,多次举办张三丰太极拳比赛,推动了群众练习太极的热情不断升温,群众性太极活动也愈加频繁,练习太极拳、太极扇等运动已逐渐成为邵武群众健身的新时尚。
与此同时,近年来,邵武市积极推广张三丰太极文化,宣传三丰故里,通过打造张三丰太极广场、举办张三丰文化高峰论坛等系列举措,将张三丰文化作为邵武的一张中国文旅地标城市名片。为了更生动地讲好太极张三丰故里的邵武故事,传承弘扬张三丰太极文化,普及太极养生知识,为文化旅游增添深度与内涵,进一步擦亮“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名片,邵武市先后举办了体现太极风采的张三丰故里(邵武)太极文化传承展演、“张三丰故里·邵武古道越野赛”等,这些尽显太极精髓的影响力大、传播广、散发着太极独特魅力的活动,不断向全世界弘扬太极文化,宣传三丰故里。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除署名外由邵武市张三丰文化研究会供图)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